高考第一天 考场外都是——温暖的目送

这是心灵的支持,更是无声的守护,相信所有美好终将如期而至

2022-06-08

昨天是高考第一天。全省36万余名考生,奔赴1.2万余个考场,迎来人生的重要时刻。一样的画面,一样的期待。

30多年来,无数人经历“高考”的磨炼,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因此,高考承载了太多的期盼和意义。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多路记者一早分别驻守在杭城高考考场外。我们看到家长默默目送孩子的充满期盼的眼神,我们听到老师拍着学生肩头充满激励的加油声,我们看到警察、志愿者等为孩子想方设法排忧解难的热心。

这些是心灵的支持,更是无声的守护,愿这些给学子们增加无尽的力量,加油!后浪们,相信所有美好终将如期而至。

记者 张娜 黄莺 林佳琦 郭婧 胡信昌

隔着铁门挥手的父母 一场令人热泪盈眶的送别

又到一年高考时,作为教育线口的记者,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同事们都会奔赴各个考场,和无数高三家长一起,见证一届又一届考生经历人生的重要时刻。

其实这两年,送考的家长普遍“淡定”,顶多是在穿着上花点心思,穿旗袍或助威T恤,讨个旗开得胜、一路绿灯之类的好彩头。大部分的家长和考生,都平常心对待,考场外见到最多的,是浅浅的鼓励、默默的目送。

昨天一早,我来到杭州第二中学(滨江)考点,正好遇见了杭二中高三(9)班的班主任钱桂芬老师。钱老师是位化学老师,教龄32年,这是她最后一届学生了。昨天,她穿着一件大红色的T恤来送考,她说:“带了这个班3年,把这届学生送进考场后,我也就完成了任务,要光荣退休了。”

高考前的最后一课,钱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的寄语——厚道、后劲。“我常和学生们说,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能力的人,所以我希望他们底蕴、实力都要厚,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后劲’是希望他们成为长跑选手,要一直努力坚持。我自己在高中毕业时,班主任告诉我,逆境中不屈服,顺境中也不要骄傲,我也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学生。”

昨天天气很好,早晨的阳光洒下,一如青春的模样。考生陆续核验信息进场后,朝校门外的家长、老师们挥挥手,示意他们放心。但父母又如何能放心呢?目送孩子进考场的父母,在学校的铁门外,迟迟不愿离开。

一对夫妻站了很久,丈夫为妻子撑着遮阳伞,妻子朝孩子离去的背影用力挥手。两人踮着脚张望着,直到孩子的身影走进教学楼,看不到了为止。妻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丈夫递上了纸巾,两人都没有说话,过了许久,转身离去。

我拍下了家长们隔着铁门栏杆目送孩子进考场的场景,一个个背影都在诉说着不舍、担心、鼓励、期待,我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有人留言:光是看图,就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一位妈妈眼眶湿了:

“养了十八年了,今天送出”

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门口,早上八点不到,一位妈妈目送快一米八的儿子走进校门,轻轻地说了声:“儿子,加油!”等她转过身来,跟她打了个招呼,问能不能聊两句。她很温和地答应了,然后叹口气:“养了十八年了,今天送出。” 她说,儿子在钱塘区的杭州求是高中读书,她在绿城育华学校教初中。

为了方便儿子考试,她一周前就在十四中对面订了酒店。6日下午,儿子先入住了。她因为是初中老师,临时跟同事换第二天课,要安排好班上孩子第二天的学习任务,下午一直不停地在忙碌。事情多,又有几个小调皮,围着她七嘴八舌。她在学校打好的饭菜放在手边,眼看着要凉了,也没有办法。最后,等她赶到酒店时,都七点多了,她想找地方加热下那些饭菜。结果儿子说很饿,就直接吃了凉菜凉饭。“在孩子临考前一天没给吃口热饭,心里挺难受的。”说起这件事,她有点内疚的样子,眼眶有点湿润。看她这样,同样为人父母,想到自家的几年后也要参加高考的娃,我也忍不住鼻子一酸。

八点多,进场的考生越来越多。几位送完娃的家长在聊天,一位穿米色上衣的妈妈挺开朗,笑起来很大声:“我今天送大的高考,过几天家里小的要中考了,又要接着送!”旁边的一位家长接话:“养娃就是这样不停送啊!”

八点四十五分,一位交警紧急骑摩托车送来一位男生,据说这位考生跑错了校区,早上到了十四中康桥校区,离凤起校区足有十五公里。好在他及时拨打了110,交警一路协调路况终于及时赶到。目送这位男生进入考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还好赶上了,这个小男生有点糊涂哈。

9月要退休的“老秦” 给每位同学送一句定制版祝福

穿旗袍送考,已经快成为近几年送考妈妈们的标配。

我在学军中学考点门口,一早就看到位旗袍妈妈,把一米八几的儿子送进考场。儿子走很远了,妈妈的目光还锁在他的身上。

看儿子消失在转角后,妈妈转过身,我和她聊了聊。

她说:“我们住在学校周围的宾馆,是为去考场更快。从宾馆走过来,短短几分钟路,我想得很多。孩子读了十几年书,我心里又激动又兴奋,终于到亮剑时刻了。刚才送他进去的时候,万千的叮咛都在嘴里,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目光送自己的孩子进入考场。希望他能在考场上超常发挥,用最好的状态,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这一家都是高个子,爸爸和表哥也都超过一米八,在人群中很显眼。戴着茶色眼镜的爸爸,开始还有点严肃,请他也给孩子说两句后,马上就晒出一片柔软的内心:“从小我们是希望他能快乐成长的,但在过程里,对他要求也蛮严格。就像妈妈说的,虽然短短10分钟的路,但父母亲这18年,感触很多,也很不容易。就是他进校门口的时候,千言万语……”

说到这里,爸爸哽咽住,抿抿嘴,茶色眼镜后的眼眶,闪出泪光来。“千言万语说不出来,总之一句话,希望他能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爸妈就开心了。”后面这几句话,也是哽咽了两次,才说完。

目送孩子的背影,感觉是家长的必修课。从第一次送孩子离开父母上幼儿园,到后面看他上小学,上初中,参加中考、高考……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就在不断目送。

对于高中老师来说,目送的周期基本是3年一次。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组的老师们,昨天一早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头发花白的秦成俊老师一脸慈祥的笑容,看着考生们。

他是备课组长,今年9月就要退休了,这一届学生是他的关门弟子,同学们平时对他都爱称“老秦”。为了给大家加油,老秦穿上红色T恤,还早早给每个孩子打好了祝福的腹稿,当面一一送出。

“祝你在考场上龙啸九天”“祝你圆梦语文高考130”……收到这款“定制版祝福”的同学们,都轻松地笑起来。其中祝福规模最大的,要数余浩天同学,老秦说:“今天你就是整个天,正常发挥就会阳光灿烂。”

帮孙子物色起大学专业

在杭高考点门口,穿着红色旗袍的施女士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目送她进入了考场。

等女儿消失在视野之中,她才露出一些担忧的神情,与其他妈妈说起“女儿昨晚紧张得拉肚子了”。

拥抱是她一直以来安抚女儿的方式,“昨晚睡觉前,我也抱她了。”她说,拥抱能缓解孩子的紧张,这是自己参加心理辅导课学到的,她感觉非常有用。

聊着聊着,她自己的紧张情绪也渐渐消散,突然话锋一转,说了一句:“今天也是我的解放日啊。”女儿高考了,自己也就解放了,不用再陪着复习,接下来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比如理一理花园。

另一位穿红旗袍的妈妈把女儿送进考点后,来来回回有点犹豫自己到底要不要离开。这是女儿读高中以来,她第一次送孩子到学校,“我们因为要上班,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自己坐车上下学了。”

前几天,女儿说希望妈妈能送自己进考场。本来她想送女儿到考场后就马上赶去上班,当看到其他家长一直蹲守在考场外,又想到女儿一辈子就这一次高考,就突然也很想留在考场门口,等女儿出来时,让女儿第一时间看见自己。犹豫再三,她请了一天假。

与其他送考的长辈不同,杨爷爷体验的是“隔空送考”。

他的孙子在学军中学参加高考,他选择到离家比较近的杭高考点与孙子一同感受高考气氛,目送孙子的同龄人走进考场。

在考场门口,他一直在张望寻找,想要看看是否有家长拿着甘蔗和香蕉来送考。甘蔗和香蕉,分别寓意浙大和交大,这都是杨爷爷心仪的大学。

他说,最近刚看了快报的“大学专业寻宝记”,感觉人工智能专业非常不错,浙大和交大的这个专业全国排名前列,“孙子的数理化比较好,可以考虑报考。”

同样来送孙辈参加高考的朱爷爷,也有自己心仪的大学,主要考虑的是地域,“最好是杭州的学校,尽量不要出浙江吧。”

从外孙女读小学开始,他已经接送了12年,可能是真舍不得目送她远行。

2022浙江高考作文题

有关人才

无论目送的家长还是老师们,每年都很关心作文题。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