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成功举办

科艺交织出独特光芒 大批网友点赞:原来科学也有这么美的时刻!

2022-05-28

昨天,首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办,来自全省的百余位科技工作者、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齐聚一堂。

在“科学之美”展览、成果发布会、科学与人文对话等多个分会场,科技含量飙升,艺术基因爆棚,思维火山喷发……科学与艺术在不断跨界,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都市快报微信视频号进行了现场直播,主播佩琦带着大家看展,有网友大呼:“原来科学也有这么艺术、这么美的时刻。”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联合西湖大学、中国美院共同举办。记者 张娜

大批网友跟着直播镜头

认真看展

西湖大学学术环里,布置着“科学之美”的展览。还没进门,不少人就被草地上一件巨大的展品,吸引住目光。

这件展品有五六米高,像一条银色鲸鱼,遨游在巨型肥皂泡里。阳光照在上面,展品熠熠生辉,科技感扑面而来。这是中国美院的展品《有物混成 Mixed Things》。

进入室内,顺着楼梯往上,电子屏播放着11位科学家的科研故事,这是展品之一。画面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董源说:“科学有一种美感,当你把这套理论讲清楚以后,会觉得,一切都刚刚好,非常的完美。”

现场展品主要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西湖大学以及浙江省各大科研机构,有显微镜下的科学之美,有美人鱼骗局、人造植物花园等大胆猜想,主要是以艺术为视角、以科学为依据来创作的。

因疫情防控,现场观众人数不多,大批网友跟着主播佩琦的镜头,仔仔细细看展,还不时提出些问题。看到中国美院展出的美人鱼骗局的展台上有几块“骨骼”,一位网友问:“3D打印的技术已经这么好了吗?看起来精度很高。”

网友对一些较直观的展品,讨论得更多。比如西湖大学仇旻团队的飞秒激光无墨彩打、“张謇”号科考母船模型、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模型等。

一块硕大多彩的电子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是来自中国美院的《流言侦探:一个不靠谱的传话机器人》,设计者说:“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乐队,使用工业化、机械化的外观配合智能呈现,通过算法设计,模拟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失真状态。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现在通过科学技术,我们可以进行人与机器甚至是机器与机器的互动”。

在展厅里,除了看还可以思考,一批“科学之问”的布幔依次挂在通道里。

“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时间可以被设计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极限在哪里?”……带着大家一步步走近科学与艺术的世界。

你的天问是什么?

浙大教授的回答博得热烈掌声

展览之后,一场大讨论无缝对接开始了,主题是科学与人文的对话。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对世界的两种观法。在两者的领域中,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各自探寻着自然和社会的秩序,传达世界的真善。当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感性交织碰撞,唯有深入对话,才能解答彼此的疑问。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高世名做主持,邀请了五位来自科学与人文不同领域的嘉宾参与,分别是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许田;浙江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孙周兴;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耿朝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社会与策略研究所所长姜珺;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李寒莹。

高教授一开场就抛出问题:“今天在座的嘉宾来自科学、艺术、哲学的不同领域,打通这所有领域的,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所以,你的天问是什么?”

几位嘉宾往往从自己的研究领域说起,西湖大学许田教授说:“意识是什么东西?非生命体也有意识吗?能不能像教育孩子一样,去教育智能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耿朝强教授和大家讨论了物理的守恒,他认为这就是美。

对于天问,浙江大学李寒莹教授从一段学生故事说起:“我在高校里当老师,有次考试,看到一个学生的答案里,竟然有超出我标准答案的内容,写出了超出我边界的东西,我激动得不行,开心坏了,给他打了100分,写了3个A,又画了2颗星。所以,我的天问是学校里培养人,如何才能让学生像这位考生一样,投入巨大的热情,来奋斗自己的青春,实现更好的自己?”

李教授一说完,现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位观众低声说:“在这个教授身上,科学与人文完美融合,是个好老师。”

教授们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现场不时讲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抛出有趣的观点。大家分别从“艺术”“科学”“人文”的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了各自领域的瓶颈、疑点,提供了独特的创新视角。

8位科学家发布最新成果

有2位是“90后”

活动中,“科技含量”爆表的,要数这场“成果发布/提案报告会”。由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常务副主席仇旻、副主席郑宇化共同主持,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各大科研院所的8位学者,分别带来各自精彩的成果提案。

在这8位学者中,有2位竟是“90后”。

比如来自西湖大学的特聘研究员吴建平,出生于1990年,他展示了哺乳动物精子活化开关CatSper通道体的三维结构,这项成果为人类受精过程中因缺陷导致的不育症的解决,开辟了全新方向;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吴铭钐,出生于1991年,发布的是《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微霍尔推进器及其标定系统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数智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韩蒙出生于1987年,发布的是《一种全新的特征归因算法评估框架》;

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家施钧辉出生于1984年,发布的是《用于芯片封装检测的全国产化高分辨超声显微成像装备》。

此外,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工作组“将达·芬奇邀请到21世纪”,提出智性的艺术与可经验的科学的启示。

吴建平说:“得益于施一公教授回国创建生命科学学院的契机,我来到西湖大学。之前我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很多两弹元勋都曾在清华工作过,他们的科学事迹,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科学精神,时刻感染着我,这也激励着我们这些新一代的科学家,在新时代这么好的环境下,更应该珍惜当下条件,为中国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不管是科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世界和生命的进程。

首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已圆满结束,为科艺融合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跨界研究合作开辟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