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2022年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名单发布,25人名单中,杭州学生仅有一位,还是位初中生,来自杭州市锦绣中学的初二男生李乐山。朋友圈迅速被这条消息刷屏。
这名“追星男孩”,在接近0℃的山顶一夜不眠,观测象限仪流星雨;四上黄山,看日出、日落;自学微积分和天体力学知识,想要读懂“天书”……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热爱。记者 张娜
两天连考两场
“这个成绩真没想到,他刚够报名年龄,本来就是去打个酱油,看下考卷而已。”妈妈郑女士说。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是教育部认可的面向中小学生的35项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今年的集训队名单,是根据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国家集训队选拔赛成绩确定的。这两场比赛分别在今年5月7日、8日举行,因疫情,考生在家中参赛。打开电脑视频,全程录制,手机接收试题。
“选拔赛3个小时,考3道题,我看了下题目,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我就看不懂了。”郑女士笑说。
李乐山参加的是低年级组,也就是初中生。此外,浙江还有位绍兴一中的朱毅轩同学入选高年级组。
这些比赛有多难?先给大家做个科普,在天文赛事领域,有三大国际天文奥赛:
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国际天文学奥林匹克竞赛(IAO)、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天文学奥林匹克竞赛(APAO)。
其中,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是业界公认的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天文奥赛。如果李乐山在接下来的暑假集训活动中,通过国家队选拔,就能代表中国站上国际竞赛舞台。
四五十斤的天文望远镜
每年搬出十几趟
李乐山喜欢星星,是从五六岁开始的。之前在幼儿园,他看过很多书,认了不少字,自主阅读没问题,特别喜欢科学和天文类书籍,也掌握了一些星空知识。
上了一年级,有次偶然看了霍金的《时间简史》,接着就一发不可收,随着年龄的提升,开始看刘慈欣的《三体》、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等。“在他嘴里,常听见黑洞、白洞、虫洞、时间弯曲等专业词汇。”郑女士说。
小学四年级,看到儿子对星空的痴迷,父母送了他一台天文望远镜,价值三四千元,“算是业余里的专业设备”。这之后,家里还专门配了个拖车,来搬这个四五十斤的“大家伙”。
这之后,只要天气适合观星,这台望远镜就会跟着李乐山动起来。
今年元旦,象限仪流星雨爆发。李乐山约了朋友一起,带着设备上天荒坪。
正是冬天,后半夜气温接近0℃,本来定好了房间,但是李乐山却守在望远镜旁边,怎么叫都叫不走。
“同去的两个朋友先睡着了,后来,陪他的爸爸也忍不住,哈欠连天。他却目光炯炯地盯着夜空,等待流星雨极大期的爆发。”郑女士说。
为看懂“天书”
自学微积分、万有引力等
最开始,李乐山都是自己看书,自己观测。到了五年级,他第一次参加杭州市中小学生天文竞赛,捧回了市赛三等奖、省赛二等奖。
之后,加入了少年宫天文社。每周一节课,学习专业知识,遇到比较好的观测机会,就出门观测。第二年再次参加天文竞赛,拿到一等奖。
经历了紧张的小升初,2020年李乐山进入锦绣中学。
刚上初一,他就入围全国天文知识竞赛决赛,成为当年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
随着在天文领域的深入,难度加深,李乐山经常要面对如“天书”般的试题,但凭着对天文的浓厚兴趣,他迎难而上。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微积分、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以及万有引力等天体力学知识,发现能看懂那些“天书”了。
孩子喜欢,学校就支持。
去年,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教学创新研究中心,组建起天文社。社团招新,一下子来了三四十名同学,为了让大家学得精,最后收下十几人,李乐山成为锦绣分社的社长。每周日晚进行社团活动,学校准备了三台150口径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及配套的赤道仪,带大家在楼顶天文台观测。难得的是,社团指导老师全来自“清北天团”,可以带孩子们无限拓宽视野。储鹏翔博士说:“李乐山是很厉害的,他有几次问我问题,都是高中物理知识。”
很快就有了成绩,今年5月,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中,包括李乐山,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有3名同学入围决赛。
全面都好的“别人家孩子”
在班主任郑翠丽和同学眼里,李乐山不仅是个执着的“追星”男孩,而且是个全方面都好的“别人家孩子”。
校运动会男子1000米季军;学校昆曲广播操的领唱,钢琴弹得很溜;从小玩摄影,水平也不错,刚拿到全区比赛一等奖……
郑老师说起李乐山的好,完全停不住:“这孩子文化课不用人操心,年级里名列前茅,最厉害的是专注,参加比赛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没有落过一节课,没有请过一次假。天文这么难的内容,他自学微积分、函数等,来攻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