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 学到老

2022-05-08

记者 董吕平

昨天上午,一位橙友发帖说,我嫂嫂是宁波浙东针织厂女工出身,大我10岁,今年83岁了,她从一家纺织公司退休后自学英语约20年。她先写中文日记,再查英汉字典翻译成英文,朗诵十遍后,把中英文日记抄到练习本上保存起来,竟然有56本!她的执着和毅力令我敬佩!

这位橙友的嫂子姓李,83岁,宁波人,之前在宁波浙东针织厂工作,做针织服装的检验员,后来,调到杭州工作,在杭州一家从事针织进出口的公司,刚开始做的是针织跟单工作,之后负责针织外贸。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李奶奶家里,在庆春路附近,家里布置得很温馨,李奶奶老伴身体不太好,住在医院,孩子们给李奶奶请了阿姨照顾她。

李奶奶睡了一小会儿午觉,起来坐在沙发旁,她脸上总挂着笑容,说自己学英语,其实就像其他老年人学跳舞、打麻将一样,都是老年生活的兴趣爱好。

“我高一还没读完,其实不懂英语,也就是来杭州之后,因为做针织外贸工作,才真正接触英语,但工作上基本靠翻译。”李奶奶说,退休后在儿子的针织公司上过班,还去武林路上的老年大学报名学过英语,“那时班上20多个人一起学,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接着开始学单词,记不住就多说,学了一年多,学了四套教材”。

李奶奶说,英语学一年也学不好,后来就在家学,想起来学就学,半小时也行,一个小时也行,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奶奶学英语的单词本越来越多,从一本本的“生词本”开始记,后来本子上就成了一句句话,再到如今的一段段话。

她翻出来的每一句话,大多是日常用的句子,比如:“为什么这些天我身体不舒服?大概是天气变化的原因。”

她说:“我也不懂语法,语法对我来说有点难了,但这些单词我都能找到,努力翻译成一段英文。”

我问李奶奶,学英语派上用场了吗?

李奶奶捂嘴笑了,就是爱好而已,很少有机会说。

不过前年有一次,李奶奶去医院做针灸,碰到一个外国人,她第一次开口和外国人打招呼,问对方是哪里人,来这边做什么工作,“很开心的,其实早些年我也出过国,人家超市里写的是英文,我还是知道一点点的,比如商品价格、超市名字等。”

“翻译得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快乐,打发了时间,也学到了一定知识,这样就很好。”李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