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美好教育”杭州创新实践优秀样本
提到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在家长眼中,她是家门口的好学校的象征;在杭州市民眼中,她似乎拥有一种浪漫体质,常因校园楼倾泻而下的爬山虎、和为中考考生定时盛开的月季花而“出圈”;在浙江教育圈内,她不断开创义务教育先河,是首批“浙江省城镇示范初中”、首批“杭州市集团化学校”和“杭州市名校集团先进单位”、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的样板和标准……
作为一所1989年成立的公办初中,采荷中学不断在挑战各种可能。而作为一个不断壮大的教育集团,她已经发展为拥有采荷、濮家、丁荷、景荷四个校区的紧密型教育集团,以超过4000人的学生体量,成为杭州市区内的一所办学水平“共富美好”的集团化学校。
一路壮大,一路成长。2005年,学校以“名校+新校”的形式创办濮家校区,树首批名校集团化办学典范;丁荷校区在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为丁兰街道输送了采中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7月,位于凯旋街道的杭州市景华中学正式加入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成为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景荷校区,推动采中集团化的办学走向新阶段。如今,集团内的四个校区实行一位法人代表(校长)、一个管理团队、一套管理制度的紧密型办学模式,各校区在实施集团纲领性指导意见的同时,依据校区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升级。
从名校带新校、名校助老校,在传承与融合、创新与发展中,采中人正不断用行动努力把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创办成“人人想学、处处能学、个个会学、天天乐学”的优质均衡学校,为高起点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教育先行省建设,为进一步打造杭州美好教育、“浙里优学”名片,提供优秀样本。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魏李飞
五育引领 助推多层次学生发展
厚积薄发,引领成长。基于多年的探索实践,采荷与濮家校区在各个方面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优势,围绕五育并举,在为丁荷与景荷校区的发展有效引领助力的同时,也仍在不断创新进步。
与时俱进,探索升级。作为集团内的老大哥,采荷、濮家两校区在发挥自身积淀优势的同时,也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升级新的品牌增长点。如何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进一步为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做好助推,是其近年来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双减”政策、杭州公民同招、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公办初中的生源发生了变化,大量拔尖优质生源涌入,这也对学校的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采荷校区执行校长赵志英表示,从2020年起,采荷校区带领团队率先积极探索智优生培养举措,引进校外高中名师团队,开展挑战性学习社团活动,形式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高阶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之后,逐步在四校区进行同步推广。
资源整合,个性发展。教学之外,兴趣发展也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羽翼。濮家校区执行校长邱锋指出,“双减”以来,同学们对个性发展的诉求也更为强烈,学校将现有社团资源与学校拓展性课程相整合,为每位采中学子搭建属于自己的发展舞台。濮家校区就围绕五育并举,开展“荷乐不为”系列活动,包括“传承红色基因”演讲赛、“走进蔡永祥中队”等德育类活动,“绳采飞扬”“全民健身迎亚运”等体育类活动,“艺述·生活”“采采陶韵”等美育类活动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在“双减”背景下,采荷校区执行校长赵志英指出,学校还推陈出新,在晚自修前又设置了自由放空时间,学生们可结合自身兴趣,在体育馆、棋室、观影室、操场等场所尽情放空。濮家校区执行校长邱锋也表示,学校利用中午及下午等时间段定期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为学生们的社团成果及个性发展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丁荷校区 皋亭山下的传承创新之旅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校区,丁荷校区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新校都会遇到的挑战。教师队伍中基本是第一年工作的新教师,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等。丁荷校区执行校长祝钱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丁荷主要通过借助外力引领、激发内驱学习动力的“双力共促”方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传承指导,创新培养。在传承集团教学与德育“双导师制”的基础上,丁荷校区推行为青年教师聘任校区和集团的优秀教师做导师的“多导师制”,除向校区师父取经学习外,年轻教师们每周还定期前往兄弟校区听课交流,向集团导师学习请教。同时,组建学习共同体,在年轻教师群体内每周开展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系列微学习活动。
传承理念,创新方式。在传承集团“轻负高质、意义课堂、自主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丁荷校区结合校区具体情况,积极吸收与创新,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课堂到课外,让学生想学,如科学学科的“元素杀”内容;注重方法的指导,培养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学与会学,如数学学科的说题;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的本质规律,让学生真正乐学,如各科思维课堂的构建等。
传承育人,创新路径。劳动养成教育是集团的一张特色名片,丁荷校区在积极传承的同时,也创新发展,推出丁荷版的劳动教育。在丁荷校区设计之初,就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基础,在学校规划了1500平方米的屋顶农场,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等为抓手,从农场的拓荒,到耕种、育苗,再到作物的养殖与收获,引导学生真正从做中学。
丁荷校区执行校长祝钱介绍,学校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使得所有学生完成不同项目的学习体验。丰收的蔬菜,将会供应给学校食堂,与师生共同分享,以及作为学生表彰的奖品,让学生带回家与父母一同品尝,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
如今,作为一所新校,丁荷校区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获得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区绿色学校等称号;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杭州市满意学校测评中,各项指标位居市同类学校前列,教学增量考核指标基本全部实现正向增长,位居全区最前列;学校食堂也荣升为区A级食堂……同时,学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目前有博士研究生一人,硕士比列高达67%。办学两年来,教师教科研成绩同样喜人,还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区级获奖。
景荷校区 平稳融合后的华丽转身
作为一所老校,景荷校区之前学生的学业水平较集团有着较明显的差距,学校原有的制度与文化认同也会同集团的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更好助力老校快速平稳发展,成为集团面对的新挑战。这一次,采中集团在“融合”上做文章,实现制度、举措、文化的融合,实现学校和谐、快速、全面发展。
融合制度,和谐发展。景荷校区执行校长朱男指出,通过名校集团入驻统一领导、队伍治理同步,景荷开始与集团保持步调一致。景荷校区立足校情实际,积极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集团制度的总体框架下,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通过票决形式,优化了校区的一系列方案和条例。同时,加强名校集团统率,通过制度的优化与完善,达成统一认识,实现统一行动,保证校区与集团发展的步调一致。
融合举措,快速发展。融合采中集团优质课程资源和景荷校区“文志”课程体系,整合集团课程教学教研,实现一体化教学管理,为景荷校区的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支撑;融合采中集团育人模式,打造品牌化德育体系,将采中富有特色的品牌德育项目,如《家风宝典》、长乐综合实践活动等,同步惠及景荷校区的全体学生。
融合文化,全面发展。景荷校区执行校长朱男介绍,景荷在加入采中教育集团后,秉承“面向全体,人人出彩”的办学理念,在关注师生群体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在提质强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积极发挥文化示范引领作用,集团将学校精神、教学理念等深度融合到景荷校区,为之注入新的文化力量,也为采中集团寻找到新的品牌增长点。景荷校区与集团内其他三个校区互相学习借鉴,打造学习共同体,实现美好教育新发展。
于是,在制度、教育及文化的高度融合下,景荷步入了集团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华丽转身:
经短短一年努力,2021年景荷校区中考重高率首超市平均5个百分点,较新生入学增长近20个百分点,今年中考有望再创新高;校区代表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参加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首次荣获总分第一名;校区正高级教师高凌主持的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在优秀成果评审中首次荣获省一等奖;校区还获评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首批试点学校,学校青年教师在全市赛课赛题中频频斩获市一等奖……
如果说丁荷校区传承与创新的建立,是采中集团优质教育扩点连线的第一步;那么景荷校区融合与发展的华丽转身,便是实现了优质教育连线成面的效果。
在共同富裕的杭州方案中,美好教育将继续聚焦高水平建设。而在上城区打造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引领区的引领下,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逐步将优质教育从采荷街道,推进至闸弄口街道、丁兰街道和凯旋街道,实现优质教育由点到面的发展。
未来,采中集团将努力打造一所以“宋韵文化”为底蕴,集区域代表性、现代智慧性和国际开放性为一体的上城卓越学校,并成为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美好教育”引领区的领头雁,开启名校集团化办学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