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7点左右,德胜高架靠近东宁路附近,一辆黑色轿车起火。接警后,杭州消防救援支队立即调派闸弄口消防站两车赶赴现场扑救。
7点55分,闸弄口消防到达现场,此时事发车辆正在剧烈燃烧,车内无人员被困。10分钟后,火势得到控制。
据车主说,车子买来有5年了,当时自己正在开车,后方一辆车超过他,提醒他引擎盖位置起火了,这时他才注意到车辆发生状况,于是靠边停车报警。
目前,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
一周之内,杭州已发生多起车辆自燃事件。
4月9日,秋石高架靠近京江桥附近,一辆小型环卫车自燃,无人员伤亡。
4月9日,余杭塘路上一辆货车自燃。
4月10日,之江路春江花月南门一辆车子自燃,无人员伤亡。据车主说,事发前,他感觉到车子里好像有声音,于是靠边停车。
据了解,今年以来,杭州消防部门已接到汽车火灾类警情255起。去年全年,杭州交通工具火灾共354起,占相关部门统计火灾总数的30%左右。
记者 董吕平 通讯员 李政明
制图 刘婧楠
车损险涵盖自燃,无需单独投保 车外火源引发属于火灾,向责任方索赔
昨天,一位杭州保险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根据2020版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机动车损失保险”中涵盖自燃险,无需单独投保。
机动车损失保险的保险责任中,保险期限内,被保险人或被保险机动车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直接损失,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自燃险一般理解属于意外事故类别。
车辆发生火灾或自燃,两者在事故定损上存在区别,定损前,工作人员会区分该车辆事故原因属于“自燃”还是属于“火灾”。
“通俗来说,被保险机动车在没有外界火源情况下,车子电器、线路、供油供气系统等自身原因起火属于自燃,而被保险机动车本身以外的火源引发的则属于火灾,如果确实属于火灾,则向责任方索赔。”
另外,如果被保险机动车存在改装、加装等情况,因改装或加装导致发生车辆自燃事故,保险人不负责进行赔偿。
汽车自燃主要三个原因:
油路、电路和改装
消防部门表示,汽车自燃主要三个原因:油路、电路及汽车改装部件损坏造成。
从以往燃烧部位看,发动机位置自燃的情况比较多。
由于发动机工作状态下温度较高,其附近电线的外表绝缘皮容易老化、脱落。其次,发动机汽油滤清器故障、线路故障、电源线路老化,或者汽车长途超负荷装载致使发动机各部件不停运转造成温度升高,这些都可能导致汽车自燃起火。
另外,发动机油泥堆积,散热困难,会导致油泥高温自燃。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
有些驾驶员喜欢将打火机、香水、空气清新剂等放在车内,车辆在暴晒后,可能导致上述物品发生爆炸。
还有车主对所购车辆进行改装,给车辆加装防盗系统,前、后倒车雷达,换装高档音响,外接一些用电设备等等。
为此,消防和保险业内专家都提醒,不要对机动车进行改装、加装,改变车辆本身电器线路会导致大大增加自燃风险。车主应勤于对车辆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因此,在锁车之前应检查车厢内,不要留下香水、打火机等危险物品。
闻到六种气味,赶紧检查汽车
消防部门说,如果车身出现橡胶煳味、塑料煳味、浓烈焦煳味、未燃烧汽油味、烧机油味、蓄电池臭味等六种气味,赶紧检查汽车。
1 橡胶煳味:需要检查皮带、轮胎等,立即熄火停车
2 塑料煳味:可能是电器的线路过热所致
3 浓烈的焦煳味:可能要检查手刹,离合器摩擦片以及制动系统是否正常
4 未燃烧汽油味:立即熄火停车,检查油路、油箱等
5 烧机油味:可能是缸筒内壁、活塞磨损严重,气门或者输油管路老化等原因
6 蓄电池臭味:电瓶电解液泄漏或亏损造成
如果驾驶员发现上述味道,或通过车窗及后视镜看到车后黑色烟雾时,应该马上靠边停车,有条件下自救或拨打119。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
谁的火灾风险更高?
4月初,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通报了今年一季度的火灾情况,全国共接报火灾21.9万起。其中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
今年一季度,共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同比去年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电动自行车火灾3777起,同比上升35.9%,均高于交通工具火灾的平均增幅。
去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处置各类警情195.6万起,其中接报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近1.8万起。
另外,全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3000余起,新能源车火灾风险总体高于传统汽车。
从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看,因电气引发的占28.4%,而较大以上火灾则有三分之一系电气原因引起,且以电气线路故障居多,占电气火灾总数的近八成。
除电气外,其他原因导致火灾的比例为:用火不慎22.6%、遗留火种13.7%、吸烟10.9%、自燃9.9%、生产作业2.7%、玩火1%、放火0.6%、原因不明及其他10.2%。
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真的比传统汽车高?专家看法也有分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本身的电解液,就是可燃物,当它的热量聚集,达到了起燃点又没有很好散热时,可能出现车辆自燃。
而新能源电池迅速升温,主要出现在其充电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通过对2018年新能源汽车事故统计分析发现,充电时发生事故占比最多,达到了29%,行驶和静置停放过程中发生的自燃各占14%,而涉水引发安全事故的也达到了10%。另有33%原因不明。
2020年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表示,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的安全监管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安全相比传统车并不差,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率是万分之零点二六,公安部门数据显示,传统车同期火灾事故率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之间。
孙逢春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得出如下结论:运动状态下着火的电动车数量较多。在起火的电动车中,静置状态占31.4%,行驶状态占40%,充电状态占17.1%,未知状态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