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故意瞒着 可是妈妈的第六感永远是真相”

杭州1999年出生女护士的援沪笔记 快报网友:看完最后一句破防了…… 打败病毒平安回来,西湖现在美极了,你们回来了就更美了!

2022-04-10

蒋金金近照

蒋金金,浙江省中医院西溪院区的一名护士,她是浙江省中医院这次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152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1999年出生,2021年8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在疫情期间先后多次出征,驰援过富阳、海宁等地,虽是“小年轻”,但已是“老队员”。

昨天,在3月28日驰援上海之后,是难得的一天休整的日子,她写下了一篇——致我最亲爱的“家人”,简单的文字却透露着浓浓的真情。

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陈岩明 黄思佳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这两天回到酒店的时候发现走廊的桌子上有一张纸上写着“亲爱的家人,各位的餐放在北极熊区走到电梯口”,我第一注意到的不是餐在哪里,而是“亲爱的家人”这几个字,突然想到了那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逆行再出征 战疫有担当

我其实有点不太记得今天是这次抗疫的第几天,也不记得是第几次凌晨睡眼惺忪地出发,但是我依然记得那天何强副院长带着我们一百五十多人出发时的场景,记得凌晨比我们起得更早的司机和酒店工作的叔叔阿姨,连续好几天没合眼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为我们尽力筹备物资的吴翔老师,拄着拐杖一步一步下楼配合我们做核酸的八十岁奶奶,一直在医院忙碌还要每天都担心我们的护士长……

接到通知的时候,其实第二天我应该去到新的科室轮转的,当时有点不知所措也有点激动,收拾收拾行李往集合地点赶,被分到的组没有认识的小伙伴,但是高兴的是我又认识了新的小伙伴。

这一路,需要的食物、药、生活用品都是谁需要,有的人必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累的时候相互轮着测核酸,我们在对方的手腕上缠上绑定手套的胶布,我们在各自的背上写下对方的名字,画上可爱的爱心……这一路相互搀扶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省中人”。

刚接触到上海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时候,对于不足的物资和经验他们只能频频向我们道谢和道歉。可是,他们这其中已经有不少人很久都没有回家,有人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有人的手机电话就没有断过,还有人自己身体本身就存在健康问题还穿着防护服帮这家拿大米帮那家解决隔离的问题。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金杨四街坊的志愿者徐先生,用“温柔”这个词形容他最恰当不过,虽然我只能听懂一点点上海话,但是他对社区的老人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让人觉得好像疫情并不是件沉重的事情。我注意到只要有老人来他就立马过去搀扶,亲切问人家多大年纪,吃没吃饭,蹲下来和小朋友们讲话,满眼都是对小朋友的喜爱,工作结束他与我闲聊。注意到我们医院是浙江省中医院,告诉我他自身胆胰不是很好,疫情过后一定要来我们医院治疗,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一个人,自己本来就患病还要坚持做志愿者,疫情似乎也变得温柔了起来。

有些人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来抗疫,但是她们的心总是紧紧地拴着我们,她们的名字叫做“护士长”,“饭吃没吃啊?”“坚持得住吗?”“有没有抓紧睡觉?”“缺不缺东西?”这些护士长明明科室里也有忙不完的事情,还是要对你唠叨东唠叨西,但凡有一个人没有动静,她都要紧着心。嘿嘿,各位护士长,我们一定吃饱睡好,积极向上,早日归来!

我们三点出发,酒店的后勤餐饮就得更早出发,酒店几千人的早餐他们都得赶出来,在物资紧缺的这个关头,尽力给我们吃还不错的饭菜,因为好几千人的饭,送到的时候可能已经凉了,又给我们准备了微波炉,每餐都有饮料和水果,过生日的小伙伴也收到了蛋糕,每位工作人员都尽量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故意隐瞒了我支援的真相。可是,什么都是瞒不住生你的人,妈妈的第六感永远是真相,老妈告诉我她这两天眼皮总是跳,怀疑我是不是去上海支援了,无奈之下我只能说出实情。爸爸说不去行不行,可是爸爸,钱难挣你也没有说不挣,孩子难养你也没说不养我和弟弟,抗疫难我也不能说不去呀。每天和家人报备平安也成为了我的必备项目,父母永远是我的打气机和鼓励球。

嘿,亲爱的家人,请让我们一起努力,请不必为我们担心和操劳,请不必为我们哭泣,等我们脱下春天的战衣,一起共赴胜利。

愿疫情快快散开! 白衣天使们平安回来!

昨天,快报官微刊发了省中医院蒋金金护士的这篇真情感言后,很多网友在快报官微下留言——

狐狸Michelle:唰……哭了……保佑每一个驰援的战士,早日看到疫情来到拐点。

孔祥兴:同样是援沪“大白”,表示感同身受,见证了太多的感动,每一个人都在这场战斗中努力,这是一个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年代。

朗月:一大片都是我的女儿~看完没绷住……只有为人父母才有这样的感受吧, 每个都是爸妈的孩子啊!

BOSS沈:穿上这身衣服时赋予使命感,可你们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安归来!

Miss.王:最后一句“我的女儿一大片”破防了!愿疫情快快散开!白衣天使们平安回来!

橙黄橘绿:看了止不住流泪,你们太不容易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你们是浙江骄傲!

素老虎:好孩子啊,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尽量吃饱,抓紧时间睡觉,打败病毒平平安安地回来,西湖现在美极了,你们回来了就更美了!

我的女儿真棒!我们为你骄傲!

昨晚7点多,快报记者终于联系上了忙碌了一天的蒋金金护士。1999年出生的她,去年8月进入浙江省中医院工作,成为一名护士。

说到写这篇文章的原由,她说,因为支援上海这些天以来,一路上有很多感人的瞬间,那天翻看相册,看到很多照片,于是有感而发。

我们的驻点酒店在湖州长兴,每天一早从湖州出发去上海,完成当天工作再回来。说来也巧,其实我的老家就在湖州长兴,所以回到驻点酒店总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尤其是那几天回到酒店时,发现走廊的桌子上有一张纸上写着“亲爱的家人,各位的餐放在北极熊区走到电梯口”,我看到“亲爱的家人”这几个字,感觉特别亲切。

我妈妈是心思比较细腻的人,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偶尔有个感冒,她都会担心得睡不着觉。所以这次去上海,刚开始我怕父母担心,就瞒着没有告诉他们。大概过了五六天,妈妈在电话里好像感觉出了什么事,说这几天她的眼皮总是跳,怀疑我是不是去上海支援了,无奈之下我只能说出实情。他们虽然担心,但也知道这是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一直鼓励我,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后来,我还发了一张穿着防护服的集体照,让他们猜猜我在哪个位置。老爸说:“都一样,我的女儿一大片”,其实是他们是没有猜出来,哈哈哈!

我写了这篇文章后,还特地把链接转给他们看,让他们一起转发,当是给我鼓励吧!我妈说:“我们为你骄傲,我的女儿真棒,写得真感人!”

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看到了作为医护人员的

奉献和大爱精神

3月28日,由浙江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何强率领152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执行核酸采样任务。

“连日来,我们转战上海浦东区、闵行区、虹口区、松江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每天平均采样5万人次左右,最多一天采样量接近8万人次。”

何强副院长说,医护团队住在湖州长兴的酒店,每天凌晨两三点出发,7点多到达上海开始工作,直到下午四五点完成当天的采样任务再赶回湖州。从早上穿上防护服开始,一整天下来将近12个小时,都不能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也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这对大家来说是非常巨大的考验。同时,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医护人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更是“难上加难”。昨天就有3个队员出现了轻度中暑。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完成每天的核酸采样任务。

省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黄双英是这次援沪核酸采样队的队长,她介绍,“这次来支援上海的医护团队中,很多都是像蒋金金一样20岁出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医护人员,都还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却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坚持完成每天的工作,并且懂得包容和体谅他人,真的令我非常感动!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作为医护人员的奉献和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