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堂有诗

2022-04-02

追思人:和若

红色路15号,是方勇的家,也是上世纪80年代新昌文艺青年的圣地。

如果当年你在新昌,如果你热爱文学,就一定知道这个地址。

方勇创办了一份油印诗刊《微流》。他在2020年4月17日还发给我一张《微流》诗刊的图片,他还记得我那时叫“杨素”,但我已经忘了。

那真是一个诗意的年代。尽管当时并不觉得,如今回望,唯有感叹。

方勇曾在2019年10月18日,发我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一张和当地文化界人士的合影,照片上他的模样,接近我认识他的时候。

瘦弱。敏感。热情。

如今,红色路已经拆迁。方勇在2017年发给我一些红色路的照片。那些曲折小巷,如今已不在,但我和那些曾经喜欢诗歌,喜欢阅读的朋友都走过,那是我们的青春。

是的,青春。

我们曾在雪夜喝酒,散步。我们的朋友群星,在雪地里大唱崔健的歌“快让我在雪地里撒个野”。

敢于把自己喝醉,只属于恣意洒脱的青春。

2002年,我离开新昌来杭州,自此再也没有见过方勇。我不喜打搅朋友,每次回新昌,都来去匆匆。

2013年后,微信广泛使用,使我能在朋友圈了解很多老友的生活,其中也有方勇。

他依然热爱诗歌,喜欢在乡野老宅居住,那里常有文友小聚。他一直在主编《天姥山》,这本历史有些悠久的文学刊物,我的第一笔稿费就来自它,那还是我读高中的时候。

一个人一辈子热爱一件事,是真正的热爱。

去年突然得知方勇离世的消息,我震惊了!心痛!方勇在朋友圈留下的最后的文字,是一首诗。

“午夜的虫子/在灯光里东游西荡/我没有方向的手臂/只能保持一种相同的姿势。”

方勇,天堂有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