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古城有一处僻静老街 有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一碗鲫鱼汤

街上的小吃也很赞 鸡蛋麻糍咸香可口,素馅扁食香气四溢

2022-04-02

台州临海古城,有很多“活着”的老街,位于城区的紫阳街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而今天我们要去探寻当地另一处偏僻的老街。

东塍镇,在临海城东北,镇区不大,镇上有一条形成于宋代的老街。

老街现存不到一公里半,街面中间由青石板铺就,两侧以鹅卵石镶嵌,街宽不到3米,早年间,这里是小镇的商贸中心,每逢赶集日,商人盈街,四乡八里的人们起个大清早到这条街上赶集,售卖自家土产,采购自家所需的生活物资。

路远的,赶了集,就在街面上吃上一碗素馅扁食或者鸡蛋麻糍,爱喝酒的,还会打上三五两黄酒过个瘾。

要发现美食,来老街走走,绝不会踩坑。素馅扁食、鸡蛋麻糍……这些最朴实的小吃,烙印着这个小镇最真实的记忆。

东塍老街没有作为旅游景点来进行商业运作,始终作为生活功能区使用,只是相比从前的繁华,现在却是僻静之地。

“几乎只有冲着吃去的人,才会到这老街走上一遭。”镇子上的一位住户说。记者 徐慧兴 文/摄

石板殿的鸡蛋麻糍 软糯不粘牙,咸香可口

石板殿,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街面穿过石板殿,形成一个路廊,成为这条街上最佳的避雨去处。

临海多雨,石板殿的路廊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赶集日里聚集人群最多的地方。

石板殿自西往东的入口,门墙上写有“六邑通衢”,大字下一侧有间极不显眼的小吃店,在这里已经开了近40年,店里只卖一味小吃:鸡蛋麻糍。

老板娘杨圣和69岁,算是这家店的创始人,夫家在石板殿一带有数个铺面,老街繁华的时候,都是最热门的铺位。

“我婆婆开过饭馆,后来不开了,把铺子租给了客商。”她说,出租的铺子大半开了炒麻糍的店,而她现在的店铺,当时开的是面馆,卖面条、粥和山粉糊。

临海人对麻糍有着来自骨子的喜爱,当年这些个麻糍店个个生意火爆,面馆却生意平平。在亲戚们的极力劝说下,她放弃了面馆,跟风开起了麻糍店。

当年打麻糍靠的是纯手工,蒸糯米、捣麻糍,费时费力,但在石臼里捣出来的麻糍,软糯Q弹,深受喜爱。杨圣和说,那些年,她和丈夫两个人每天抹黑起床,一直忙到天亮。用石锤捣麻糍是力气活,经年累月下来,夫妻俩都练出一副结实的身板。

“原料必须是纯糯米,且得是新米。”她说,陈米带来的口感差异,对老食客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而店门对面,隔着石板殿的路廊,就是镇子上的鸡蛋行。

鸡蛋麻糍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炒,一种是包。

炒麻糍,用的是柴火灶和铁鏊盘。新鲜的猪肥肉切丝,在热鏊盘上煎出油,铺上切成边长2厘米左右的麻糍块,两面煎,到变软,再将它们裹上鸡蛋液,然后放上肉丝、豆腐、竹笋丝等配菜炒香出锅。

麻糍包则是整块麻糍煎软,将炒好的配菜包在麻糍里面。

食客老陈是石板殿鸡蛋麻糍的老客户,他说,吃过很多麻糍店的炒麻糍,只有石板殿的麻糍保持着早年的口感。“软糯不粘牙,咸香可口,分量也足,这就是手工麻糍的独特之处。”

杨圣和年纪大了,再不能像从前那样亲手捣麻糍,店铺传给儿子和儿媳,儿媳学习了她炒麻糍的手艺,儿子周铁军则承袭了老两口捣手工麻糍的技艺。

时光荏苒,小镇上的商店越来越多,这条位于小镇中央的老街却越来越冷清,当年兴盛一时的麻糍店如今也只剩下石板殿边的这一家,因为店主人始终坚持的传统做法而被食客喜欢。

老街馄饨店的素馅扁食

这个时节主料自然是春笋

石板殿麻糍店的对门,是另一家近40年历史的小店:石板殿馄饨店。走进木质感的老楼,满满的年代感,店里有两张大圆桌和几张小方桌。

店主周才忠,今年54岁,是这家店的第二任店主,第一任店主是他的母亲。他说,母亲包扁食的手艺在街坊邻居中是出了名的。当年,将儿女们供养成人之后,老太太就在老街守着自家老屋,开始了养老生活。说是养老生活,但习惯忙碌的她自己张罗起了一个馄饨摊。

店里有烧小馄饨和素馅扁食两味小吃,小馄饨皮薄馅足,素馅扁食个头饱满。

扁食是临海人的传统小吃,实际上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为大馄饨,不同的是,在东塍,传统扁食馅料多为素菜。周才忠做的素馅扁食拥有一大帮忠实粉丝,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喜欢。

每天清早,夫妻俩就开始忙碌。扁食皮是面点作坊专供的,所以他俩最重要的工作是准备馅料和配料。

素馅的主角是本地的雪里蕻咸菜、竹笋或茭白。“这个时节,主料自然就是春笋。”周才忠说,雪里蕻咸菜和竹笋都切成细小均匀的颗粒,略微在锅里炒制调味,去掉多余汁水后备用。

扁食的包法,与大馄饨一致,但要做到每只个头均匀,体形美观,还得有点手艺。

下锅两分多钟,蒸汽升腾时,素馅扁食就熟了。汤料要有熟猪油、炊皮、紫菜和葱花,熟猪油由开水化开后,香气四溢。

“我从小就在这家店里吃,现在每天早上会带孩子来吃,做扁食的人变了,但味道一直没变。”附近的住户周先生说,如果想吃小时候的那种味道,那么别忘记在上面撒上几颗猪油渣。

浙宁鲫鱼汤

汤色奶白,香气扑鼻

出东塍老街南端,在新街口,十字路口这里,原先有一家不挂招牌却每天涌入大量食客的小餐馆,大多数人是冲着他家的鲫鱼汤而去的。

店主吴浙宁,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只是建筑工地食堂里的一个小厨师。偶然间,工友们发现他的鲫鱼汤做得特别好喝,就经常要求他一天三餐中至少要有一餐配鲫鱼汤。

1998年,他离开工地,回临海老家开了一个小餐馆。没有设计门面,甚至没挂招牌,捧场都是熟客,他的店甚至还被客人们戏称为“三无餐馆”。

只是这家没有招牌的餐馆就因为一碗鲫鱼汤而名声在外。很多人甚至从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驱车数百里赶到他这里喝鱼汤。

然而,只有一间房的老宅,地方太小,客人一多就接待不过来。之后店面扩大,仍不能满足接待需要。2015年,老吴和儿子一商量,在东塍镇区边上开了个像模像样的大馆子,也终于做了门面,挂上招牌。

老吴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吃鱼,他做鲫鱼汤的手艺是自己多年以来摸索出来的。但鲫鱼汤毕竟是相对寻常的菜品,在家里有条鲫鱼有个锅就能做,为啥他的鱼汤有那么多粉丝?

老吴说,做汤的鲫鱼,以溪水中的鱼为最佳,河中的鲫鱼次之。“现在溪鱼少了,我们这里的鱼基本上以河鱼为主。”尽管是河鱼,但他对出鱼地的水质很看重,要尽量接近山溪的水质。

如今,儿子小吴也学会烧鲫鱼汤了。小吴介绍,烧汤鲫鱼大小不讲究,但处理的时候要细致,放血、洗净这些是必须的。烹饪时,锅热下油。“我们现在一般是猪油和调和油参半,油热后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倒入开水。”

小吴说,一碗好的鲫鱼汤实际上是不需要放姜蒜的。鲫鱼两面煎黄之后,沿锅一圈撒上少许绍兴黄酒,加入开水,猛火煮沸4分钟,用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出锅,“鲫鱼汤以前经常是给哺乳期女子喝的,用以催奶,所以调味就极为简朴,油锅放盐更是大忌。”

厨房里,小吴以数分钟时间,烧出一碗鲫鱼汤,汤色奶白,香气扑鼻。品尝时,鱼汤里还有淡淡的奶香。

而这隐约存在的奶香,其实就是判断一碗鲫鱼汤是否烧成功了。

东塍美食攻略

石板殿鸡蛋麻糍

招牌菜:鸡蛋炒麻糍、麻糍包

人均消费:27元

地址:临海市东塍镇老街石板殿

营业时间:10:30-18:30

老街馄饨店

招牌菜:鲜肉小馄饨、素馅扁食

人均消费:5元

地址:临海市东塍镇老街石板殿

营业时间:6:30-20:00

浙宁渔家乐

招牌菜:浙宁鲫鱼汤、蛋包饭、小网海鲜、鲤鱼

人均消费:100元

地址:临海市东塍镇百福路149号

营业时间:午餐10:30--20:00

东塍去哪玩?

东塍岭根将军村。位于临海东北,因坐落山岭脚下而得名。三面环山,九条山脉会集,状如九龙腾聚,美誉“九龙舞翠”。东西龙、虎两山对峙,南有谷堆山为屏障,山明水秀,风光旑旎。村内有百岁坊、将军亭、连山桥、王文庆故居、王萼故居、王纶故居、古驿道等人文景观。历史以来村子里将军辈出,所以素有将军村之称。同时,这里也是临海特产绿豆面、临海米面的重要产地。

住的话,推荐呈岐山居特色民宿,距离将军村不远,浓郁的江南乡村气息。在这里,可以体验乡村生活,享受乡土美食。不过,客房很少,要提前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