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朱先生来电说,今年新茶好采了,但采茶工有些难找。
朱先生住在梅家坞,家里有4亩多茶地,每年这个季节,他都会请采茶工来帮忙采茶。但眼下,他有些着急。
“过年都约好了,昨天都还说要来,但今天早上,行李打包好了,突然说来不了,说他们那边因为疫情原因在管控。”
朱先生有些犯难。记者 董吕平
采茶工因疫情留在老家 茶农们抱团想办法
“我们这边3月18日统一开采,现在只能我和老婆临时先去,但采回来的茶叶,要当天就炒好,实在太忙。”朱先生说,他的邻居们也遇到了类似情况,还有些邻居家的采茶工,提前来了杭州,打算大家一起协商,相互帮帮忙。
“防疫非常重要,但如果来,我们肯定要做好防护,刚好采茶季,村里也通知了,来采茶的都要做核酸,首先肯定会保证身体健康。”
朱先生家的采茶工,多数老家在江西上饶。
我联系上在老家的采茶工卢女士,她之前连续四年来杭采茶。“本来我东西都装好了,大巴车也来了,但后来说来杭州要隔离,所以我们又临时不去了。”
每年这个季节,卢女士所在的村,共有四五十位邻居要来浙江采茶。
“除了杭州,我们还会去丽水松阳采茶,一圈下来至少20多天,今年我们只能再等等看,但过了这个时间点,也许只能明年了。”
朱先生说,对于临时突然来不了的采茶工,他也能理解,不过他还是想请快报帮帮忙,如果有熟练的采茶工,这两天可以随时跟他联系。
橙友播报:
新茶已少量开采
这两天,橙柿互动App上的很多橙友,都在晒茶叶的照片。
昨天上午,橙友“老了的叶子”说,茶叶现在可以少量开采,家里只有三个采茶工到位了。
橙友“秋天枫叶红”说,“同学家住梅家坞,这几天一年一度的明前龙井新茶已经热热闹闹开始采摘啦!
“前几天还在担心今年采茶工能否到位?后来为了不耽误采茶时间,包车把人接来了,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减少了感染风险。
“每年的明前龙井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感觉有点贵,但贵得有道理:茶农背后付出的心血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呀!”
这两天阳光甚好,有些茶叶似乎等不及,悄悄冒了尖,探出“头”。
橙友说,提前采的是少量茶叶,18日之后肯定是要大规模采了。
种茶大户:
采茶工难找 有点焦虑
两位橙友说的茶园在翁家山,那边情况如何?
昨天中午12点多,记者开车从满觉陇路,沿山往翁家山方向开,一路上有骑行的,拍照的,还有大巴车往村里走,满觉陇的一位大伯说,他们是包车来采茶的。
沿满觉陇快到翁家山边,两侧都是茶树,清香的茶叶味扑面而来。
橙友“老了的叶子”说的地方,在翁家山101号。进门就看到一个大牌匾——狮峰龙井种茶大户,户主叫翁明强,家里七台炒茶机器,这两天没停过。
他说,家里茶树近40亩,除了自家的地,还有部分是别人家,甚至是其他村的朋友,委托他来管理的。
到了采茶季,翁明强两头跑,一会去山上,看采茶工采茶,一会要在家里,看炒茶师傅炒茶。
一旦采茶季到了,人数要是不够,采茶不及时,影响销量不说,还会影响茶叶品质。“老茶农了,品质是第一位,所以有点急。”
解决方案:
包大巴接采茶工 采取闭环管理
翁明强的儿子翁政,早些年开始接手父亲的“产业”,这两天一直在忙。
翁政说,家里的茶树以龙井43号为主,另外就是上百年的老茶树,爸爸手艺好,把茶树管理得很好。
翁政家的茶树集中在南高峰、狮峰北侧、清明山山顶,土壤以适合茶叶生长的砂石土为主,这些地方不仅海拔高,而且多数茶树靠阳,光照好。
“尤其斜坡靠阳的茶树,雨水多的话,会顺着茶树根慢慢往下流,给茶树营造最舒服的生长状态。”
去年下半年来,杭州雨水天气多,且下了好几场雪,虫害少,这两天光照充足,气温回暖,温度在25℃左右,正是适合采茶的季节。
茶叶可以采了,但人难找。
“我们家茶树多,来采茶的年头长的有20来年,本来都约好,但现在疫情关系,防控有要求,一下来不了这么多。”
翁政家的采茶工,主要来自安徽、江西等,“这些地方有茶叶,采茶季比我们稍早,最关键的是,采茶有经验。”
前两天,翁政家的采茶工约好时间,但后来很多人不能按时来。
翁政说,我们把情况告诉村委,村委跟采茶工老家政府协调,统一安排大巴去接,采用闭环管理,大巴车直接进村,直接做核酸,到了翁家山也做核酸。
“村里很多邻居,都是亲戚,有些人家的采茶工提前来了,于是我们约好,每日工作时间延长一些,报酬提高一点,相互帮忙采。”
昨天,翁政家采茶工来了15个,明天还有7个,后天还要来10个,陆陆续续到齐后,大家赶在清明前采一波。
“我们翁家山村的狮峰龙井很有档次,作为茶农,有困难我们互帮互助,用心提高茶叶品质,让大家能舒心地喝上一杯春茶。”
快递:在茶山设点运茶
采茶工:一天工作12小时
这两天,忙的不只茶农,还有帮他们把茶叶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员。
一个星期前,德邦物流就专门在翁家山设置了临时点位,专门服务茶农快递茶叶,他们已经连续五年在翁家山设点。
昨天下午2点左右,德邦物流的小付和其他五位同事才吃上午饭。
他说,每年要在翁家山驻点一个多月,最忙就是在清明前后,需要十来个同事连轴工作。
“早上六七点就来了,晚上收工主要看茶农,这两天发的快递箱,多的时候上百个,最忙时要发好几百箱。”
除了德邦外,还有邮政等物流行业在翁家山设点。
翁家山71号,屠女士这两天赶到姐姐家帮忙接送小孩上下学,由于采茶、炒茶时间太忙,姐姐、姐夫实在腾不出手。
“前两天找不到人,后来村里出面协调,我们家和几个邻居包了一辆车,专门去江西上饶接了50位采茶工。”
屠女士说,这次来了13位采茶工,吃住都在家里,还专门给她们准备了厨房。
“她们每年都会来我家,至少住两个星期左右,她们还专门带了辣椒来吃。”
“她们早上六点左右就要上山采茶,下午6点左右回来。”
翁家山村旁,一位采茶工刚从山上采了一箩筐茶叶回来,她姓陈,江西上饶人,今年是第六年来杭州采。
“这段时间我跟老公农活相对少些,往年来杭州采茶,一天能赚两百块左右,两个星期左右,有些东家很好,会多给一点。”
她说,每天上山采茶,除了要经验,体力也重要。
“这两天天热,为了防疫,口罩最好也戴着,采的时候人要弯腰,站的时间长了,腰酸脚麻,手指头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采时间长了很疼。”
采茶工累,炒茶师傅也不轻松。
昨天上午,我看了好几位炒茶师傅炒茶。
“杀青”好的茶叶,放进锅里加热,锅表面温度多在200℃左右,用手不停翻炒,为了感受茶叶的变化,手上不能戴任何防护手套。
很多炒茶师傅,一天下来手被烫得很肿,手心长满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