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刻的教训
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七(4)班 韩鑫柔
“寝室吹风机插头没拔,卫生脏乱,316寝室四个人给我出来!”
于是我们寝室四个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出了教室,我的心别提多紧张。“你们昨天谁最后用过吹风机?”孙老师问道。
“我中午洗的头,但我拔了。”我说。
“我是晚上洗的头,但我记得我拔了。”另一个寝室成员说。
“那你们都说拔了,难不成又有人给你们插上去?”孙老师说,“我今天把你们叫出来,主要是想提醒你们,不拔插头,万一着火了呢?这是谁都不能保证的。学校之所以会设定这一系列的管理条例,是希望你们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新闻上也经常报道,插头忘记拔,插头里的零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插头和插座之间会有电流,加速老化,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接触不良甚至短路。如果大家一次又一次不拔插头,后果会很严重。而这个也和我们文明班级建设有关系。”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们四个讲着。
我们点点头,看着孙老师。
“还有啊,你们寝室卫生,我也很头疼。卫生间,可得好好扫一扫;还有床铺,太乱了,而且还有零食包装袋、牛奶盒,时间长了容易滋生细菌。每天早上铃声一响,就赶紧洗漱穿衣,然后开始分工合作搞卫生,肯定是来得及的,听到了吗?你们是一个整体,寝室是你们共同的小家,卫生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
“哎,我们在寝室内务上可得上点心!不然,再扣分,不仅有安全隐患,对班级荣誉也有影响,而且刚才孙老师也说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自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寝室长说。我们点点头,便赶紧回到了教室。
此后的每一天,我们铃一响就起床,迅速整理好自己的内务,便开始高效率地打扫卫生,而且得到的反馈也是表扬我们寝室有进步,卫生明显好了许多。所以寝室卫生和内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改善。寝室多次得到“文明寝室”称号,班主任也开玩笑说,我们寝室的卫生间,亮得反光了。
孙老师的批评和语重心长的教育很深刻,孙老师让我明白了如何创建一个安全、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那次深刻的、令人深思的教诲,一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指导老师李云霞:
本文记录了初一新生住宿生活的一个片段,真实记录了同学们成长的过程:由不会打理生活,到获得了“文明寝室”的过程。小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描写了一个校园故事,也从中领悟到劳动意识、团结合作精神的可贵。文章叙事完整,刻画细致入微,同学们形象鲜明。
盐津枣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五(4)班 夏星河
有一种风靡的风味零食,它的名字是——盐津枣。
这个盐津枣的外貌呈现出圆柱体的样子,一小粒一小粒的,它的脸蛋是棕色的,身上还披着一件白色的纱衣。
盐津枣的体积实在是太小了,和赤豆一般大小。它的皮肤很粗糙,一看就知道盐津枣小姐平时不怎么爱保养。
只要你把盐津枣放在鼻子前闻一闻,甘草味、橘皮味、薄荷味就会一齐迫不及待地跑进你的鼻腔。
如果你把盐津枣放在舌尖上一舔,甘草和薄荷味还有橘皮味就立刻会在舌尖上绽放,接着再将它咽入肚中,隐藏了好久的薄荷味终于顽皮地跑了出来。那种清凉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真让人回味无穷。
当我吃完一粒还想再吃一粒的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了一旁的爸爸,嘴里含着一粒盐津枣,眉头拧成了八字,就像刚吃了中药一样,而身后的妈妈则悠然自得,好像很享受的样子。
没想到这么小的盐津枣却有这么丰富的味道。
指导老师崔张龙:
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颇具章法。先写盐津枣的外貌,再写体积,然后写味道,最后写爸爸妈妈品尝盐津枣之后的不同感受,娓娓道来,一目了然。本文的又一亮点就是通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盐津枣的质朴、俏皮和独特口味,仿佛也让读者直咽口水。
玩保龄球真有趣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三(1)班 汪奕霖
那次上完英语课,老师提议:“我们去玩保龄球吧!”“好呀!好呀!”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于是,我们来到了保龄球馆。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我对馆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机器上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球,球上还有五个小孔。我伸手想抱起球,可我左抬抬抬不起,右拿拿拿不动。我心想:这个球怎么这么重?
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然后给了我一个最轻的球并教我如何拿。接着让我们轮流玩。轮到我了,我把五个手指插进了孔中,对准中间的瓶子,推了出去。万万想不到的是球居然偏了,滚进了旁边的凹槽里,真可惜。但后面几次我有了进步,有一次我甚至把十个瓶子全部投中。老师和同学为我拍手点赞,我心里美滋滋的,美得像吃了蜜桃一样。
玩保龄球真有趣,下次我还要来玩!
指导老师杨蕾:
小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第一次打保龄球的过程。特别是一连串的动词准确而丰富,非常精彩。
忆江南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五(4)班 薛德翰
没事的时候,我就想去江南悠荡几圈。
那是一潭春水,是一群白墙黛瓦,是人间烟火,是似迷宫般的小巷。乘舟泛上,便是绵绵春雨下不断,河中雨水滴露,芳草春色长青,那绵绵小雨的巷子,我永远不会忘记。是点饰江南的雨,还是染上江南的梅。白墙黛瓦,小河直街,绵绵春雨。
乘着游船,漂荡在白墙黛瓦间,泛舟在京杭运河上,这便是塘栖古镇。极具典雅,朦朦眬眬的晨雾交杂在小河间,飘浮在巷子里。游船穿过云雾,觉得像是仙都,又觉得是人间一切朦朦胧胧。游船到了岸边,停在了港口,打起油纸伞,这就是宋代的清韵!
这是我对塘栖古镇的记忆,是清爽的,是朦眬的,是闲逸的。但去了乌镇,才知道什么是人间烟火。那是五六岁时的记忆,只有一晚时间,但让我永远铭记。
夜晚十分繁华,烟花连绵不断,莲花灯随着溪间流去,寄托了人们的愿望,孔明灯也一样,飞向远方。灯笼在街市上常常能看见,亮得那样红,亮得那样艳。街市上,有卖糖葫芦的老爷爷,还有唱昆曲的小姑娘。戏台里戏声不断,挑着红灯笼,吃着糖葫芦,便回到了大唐盛世!
对于乌镇的记忆只有这么多了,但有时间,我一定去看完那乌镇十二时。最后,就是我对江南意识的起源——我的家乡苍南宜山。那时,我家就住在古镇里,庞大的明清建筑里,是我生活的地方。经常去滨河园里戏水,但那白墙黛瓦的夕阳,让我浸在其中!落日的余晖泼洒在古镇上,黑白色的线条把余晖装了进去,余晖染红了天空,是那灿烂的映日红。
余晖洒在了小巷里,向里走去,红得灿烂,红得烂漫。白墙上的点点余晖,是黛瓦的一切浪漫,回头望去,这场景便是鲁迅写的《故乡》。
这是我眼中的江南,是宋代的清韵,是大唐盛世,是鲁迅笔下的《故乡》。
指导老师王胜燕:
小作者眼中的江南,白墙黛瓦,典雅中带点繁华。通过对小河直街、塘栖古镇、乌镇、苍南宜山古镇的回忆,点明自己心中的江南印象——宋代的清韵、大唐的盛世!笔调清新、典雅,正如他笔下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