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

哪些岗位更想要年轻员工? 招聘设置35岁门槛算不算年龄歧视?

欢迎到橙友圈来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10

今年全国两会,“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回望去年全国两会,这一建议也曾登上热搜榜。

连续两年提出该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作家蒋胜男说,35岁正处在做事业最好的黄金年华,若仅用年龄限制“一刀切”,既不科学也不公平,更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各种就业招聘设置“35岁以下”门槛,很明显是一种年龄歧视。35岁招聘门槛是怎么来的?“35岁以上”真的就开始走职场下坡路了吗?

轰鸣的机器、滚烫的线路板、热闹的直播卖货,是否都在设置“35岁门槛”?35岁,从生理机能到心理机能,是否意味着“下坡路”?

我们采访了企业招聘人员、专家学者、医生,也邀请报纸前或手机屏幕前的你,一起来聊一聊“35岁门槛”。

记者 王青 见习记者 汤晨琛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35岁危机,你感觉到了吗?

35岁门槛,是公务员考试中一条由来已久的规定。现行《公务员录用规定》第四章“报名与资格审查”中明确规定“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报考资格条件。

这一规定仅限于国家公务员录用。但事实上记者在招聘网站和政府公开招聘信息看到,不少事业单位、学校教师、编外人员、国企私企的招聘条件里,也把年龄这一项限制在了35岁以下。

随后,这一招聘规定在招聘市场蔓延开来,不少私企也开始参照执行。35岁,就像一把大刀,把职场人的职业年龄生生切成两段:35岁之前和35岁之后。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出现了——35岁危机,即很多人接近或到了35岁,开始有危机感,表现为职场焦虑,不敢轻易辞职。

38岁的王女士说,凭她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和现在的年纪,很难找到稳定的地方了,“现在的岗位都是要年轻人,说白了就是年轻人有活力,有创造力,有各种可能,(企业)觉得我们能力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带不来惊喜了。感觉我们这一代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35岁的陈先生是一家私企的公关经理,经常在全国各地奔波。有了妻子孩子,也想稳定下来了,有时间照顾下家庭,所以想考公务员,但被卡在年龄上。

“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经验丰富,办事能力也强,就这样被抛弃了,不合理。想为国家做贡献,难道还有年龄区分吗?有没有能力,难道跟年龄有关吗?”

35岁,是企业招聘隐形门槛吗? 哪些岗位更想要年轻员工? 哪些岗位更看重阅历?

最近正值招聘旺季,仅杭州人才管理中心推出的线下招聘活动已超过20场。从杭州市人才网搜索,几乎很难找到有明确年龄要求的岗位。

受访企业大多不认为在招聘中有“35岁门槛”,或者说,并未刻意设置年龄上限。但是,从采访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不同岗位对年龄的偏好依然存在不同。

高新科技企业爱生药业招聘负责人说:“技术岗位有一个阶梯结构,越往上对技术能力要求越高,意味着需要为企业创造即时价值,这类岗位,往往以技术能力论英雄,不存在年龄限制。”

但一些基础类岗位会偏向于招聘年轻人。比如,基础实验助理岗位。该负责人说,这类岗位会有师傅带,目的是为未来储备人才,更适合年轻人。

吉利控股全球校园和雇主品牌平台总监童部林表示:“吉利有完善的人才架构体系,大多数团队会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也会吸纳应届毕业生。”以他自己所带领的团队为例,下属3个部门主管都已迈入35岁,一线员工虽以年轻人居多,但依然有35岁以上的。

“要管理好一个团队,阅历、经验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年龄反而会成为一种优势,同时,基层有一定比例的高年龄职工,更有利于团队稳定。”

文化创意类企业对年龄的看法则呈现两极分化。

影视创意公司佰影数字,在招聘摄影、视频制作等创意类岗位时,更倾向于年轻人,招聘人员说:“年轻人思维更活跃、点子更多。”

主打新媒体运营的双百互文,其核心岗位“内容写作”则更中意35岁以上写手,“他们与客户沟通选题的能力更成熟,写作经验丰富,操作选题的能力更强。”

从岗位上衡量,销售岗位几乎不分行业地更偏爱“35岁”。

佰影数字的招聘人员说,虽然整个公司偏年轻化,但商务部门的主力军是35岁以上的员工,“他们有大量的资源和人脉,可以为企业拉来合作。”

“35岁门槛”反映了哪些就业现状? 是否存在就业歧视?

尽管大家说对“35岁”没有强制要求,但“35岁”已形成“刻板印象”,在招聘市场已固化为一条心理界限。最简单的一个问题:25岁的应聘者和35岁的应聘者都符合岗位要求,你选谁?”

招聘企业几乎给出了同一个答案:25岁的。

企业对35岁以上职工的共性认识是——

首先,35岁以上职工应该有其“不可替代性”;其次,可能存在着薪资要求高、精力分散、工作服从度不够等问题,这些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难度。

比如,超过35岁的职工,可能需要分出精力用于孩子教育、父母照顾,甚至自身身体随时有各种问题,如此一来,他是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在这样的“经济账”之下,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家更愿意聘用25岁的应聘者。

身体存在“35岁门槛”吗?

邵逸夫医院张佳医生:没有医学依据

如果说,自觉破除“35岁门槛”是世俗认知的突破,那么,从医学、人体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35岁门槛”是否合理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佳说:“35岁以后身体走下坡路没有普适性。”

在医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疾病(比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确实会逐渐增加,但是在中青年时期变化不大,一般是到中老年以后,这种发病率的增加才会比较明显,而医学上普遍认为的“衰老”,一般是指60岁以上。

“除非从事体育竞技运动或者超高强度的工种,不然35岁的身体变化不会对大多数的工作产生明显影响。”

据统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城镇居民人均寿命超过80岁。国家卫健委公布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这相当于一个人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而从人的整个生命长度来看,35岁还“年轻得很”。

求职者观点:

职场焦虑迟早会有

保持学习才是良方

吉利控股全球校园和雇主品牌平台总监童部林今年刚好35岁。既是招聘者,又处于“35岁门槛”,童部林坦言:自己也焦虑,有“35岁危机”。

但他认为,“35岁门槛”正在逐渐转变,很多企业和岗位已经不太在乎年龄了。之所以有一部分35岁以上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工作,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行为。

其中一部分人已经有了职业目标和认知,并不愿意再做重复的、基础性的工作,只是暂时未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有一些人,确实有躺平的意愿,而基础性岗位往往要拼体力、拼精力,两者相悖,自然不容易找到工作。

童部林注意到一个数据——2020年,杭州平均每天诞生市场主体650户,“这是不是意味着,很多35岁的人选择转换跑道来实现个人突破?”

另外他也坦言,作为“打工人”,要清醒地明白,终身只服务一家公司很难实现,职场危机必然存在,即便不在35岁出现,也会在45岁甚至50岁时出现。

“唯一的破解办法是保持学习,不断提高个人能力,让自己的可取代成本变大。”

专家观点:

应该用稳岗补贴等政策

鼓励企业打破“35岁门槛”

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就业指导部部长严家新常年跑在一线,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切实感受到了“35岁门槛”的存在。他说:“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收益,若年轻人更好用、更便宜,企业的天平肯定会有偏向。”

建议政府参与调控,以扭转这一陈旧观念。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若能实现,其社会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同时他建议,就像设立“残障人士就业补贴”一样,政府应设立“35岁以上人员就业补贴”,企业每录用一位35岁以上员工,就可以得到相应金额的补贴,以实际行动鼓励企业多录用这类人才。

代表观点:

建议先拆除考公“35岁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代表认为,“35周岁限制”现象或源于公务员招录,解铃还须系铃人。

其实无论公务员招录是不是“35周岁限制”的“系铃人”,作为一项国家级的招录考试,其招录政策上的设置与变动,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因此要想全社会破除35岁这道心理门槛,就要先拆除公务员考试35岁这道实际门槛。

对于“35岁门槛”,你觉得应不应该取消?如何来彻底扭转这一观念?欢迎大家到橙柿互动App的橙友圈“直通车”频道“我的建议”论坛,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