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2022-03-05

一条回家的路

杭州市第十三中学

七(15)班 陈奕皓

或许钟表的发明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拘役于时间的人。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被取代。钟表的发明,代表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可那些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唉,过年还是在乡下过好呀。”父亲不经意感慨道。我好奇地赶忙问了一句:“那以前过年是怎么样的?”父亲说,他像我这般大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亲戚家拜年得走上两三个小时,那时候的路都是黄土地,不像现在到处是柏油路。可路不好走,那也得走。一家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反倒显得路途没有那么漫长。偶尔遇见别的熟人,就搭着伴一起走一段;要是运气好些,父亲能坐上三轮车直接到达目的地。可要是遇上下雨,就得在脚上套两个塑料袋,不然就满脚黄泥。

那时候最开心的是到亲戚家后能给两颗糖甜一甜,不像现在的孩子看见糖也不觉得稀奇了。那时候给的红包也不像现在这般,顶多就是5块、10块的,这钱够小孩子开心好一阵。到时约着几个小伙伴去放炮仗、买零食。

那时候的团圆饭对父亲而言是一顿大餐,大家伙儿都会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每道菜都有吉祥的寓意,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荠菜音同聚财,寓意着招财;猪蹄寓意发财……每次都是小孩们吃完早早下了桌,大人们还在那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夹杂着一片过年祥和的氛围。也总是会有长辈喝了不少酒以后走过来对父亲说:“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个大学!这样让你爸你妈也轻松点,你以后找工作呢也容易……”

回家的路,一条泥路,远远的,仿佛望不到头,月上柳梢的时候,月光浇筑的光辉铺在地面,亲戚们的话在父亲的心头生根发芽。人们单纯质朴,正如那片黄土地一般没有坏心思。也正是如此,才想要贴近故乡一点,再近一点。斑马每年要跑五百公里,才能尝到家乡翠绿的青草,故乡很远?用心跑就近了。

虽然疫情的发生导致许多人无法踏上回家的路,但医护人员、戍守国土的边防战士、维护社会平安的人民警察……那些平凡但不普通的人们依旧坚持在岗位上,只为了我们都能平安回家。

时过境迁,风云变幻,那一条黄土地的路早已被沥青掩盖去了痕迹,开车行走在那平坦的宽阔大路上,不变的是欢声笑语和那一份对故乡的眷恋。每一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时候,千万条马路纵横在辽阔土地的时候,被称作了“城市”。而父亲那一代人的记忆,全都关于乡土。

如今,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曼妙风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如今,我们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不“疫”样的家乡春节

杭州养正学校八(3)班 朱浩诚

这是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第三个春节,于我来说有些许不同,这一次它悄无声息地来了我的故乡——杭州。我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不敢离开杭州,不敢去拥挤的地方,甚至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健康码的颜色。年味似乎被疫情冲淡了,曾经热热闹闹的新年去哪了?

早晨打开电视,正是腊月廿九,中华大地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的闹市,人们其乐融融欢度新年,但杭城显得有些落寞。但是一首《歌唱祖国》引起了我的关注,这是来自于封控区某小区业主们的齐声高唱,旋律令人激昂,他们正在向新冠病毒呐喊出此战必胜的决心。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应该鼓起勇气,相信政府的安排,高高兴兴过完这个被疫情影响的春节。此刻,我又多了几分想去寻找年味的勇气。

走在杭城的道路上,探寻年的踪迹。漫步在小区街道上,抬头看看四周,似乎与以往没有差别,不免心生一点落寞之感,伴着总是阴沉的天色,我越发失望了,只好继续向前走着。以往灯火通明的街道现在已经空无一人,只剩路灯依然照着,偶然间看到挂着的红灯笼,也只能在此感受到一点温暖。去城区吧,那里会给我年味的。

那是杭州最大的综合体,已被装扮得红红火火,打眼看看四周,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来保证我们的健康,人们也都自觉配合。街上不乏行人,少有孤身一人的,都伴着自己的亲人在这盛日游览,门口摆着一个个红色的吉祥物,浓浓的节日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年味在这街道小巷蔓延开来。

转眼便到了晚饭的时间,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饭便是这年夜饭了,我和家人们齐聚一堂,长辈们说说笑笑畅谈这一年来的趣事,小辈们也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一大桌菜很快就上来了,我们瞬间就沉浸在享受美食的快乐中了。吃着桌上的美食,转眼望着窗外的夜景,巨大的幕布上摆着月亮,是那般晶莹透亮。此时才发觉,真正的年味不在于街道小巷,不在于灯红酒绿,而在于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春节是举家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一起抗疫。现在的杭州即使身处疫情之下,我们仍有着充足的物质,依旧有政府保障。我们也许会抱怨无法游玩,也许会沮丧于空旷的街道,但是温情仍然弥漫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我们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杭城人民一定会团结一心,最终战胜疫情,继续迎来属于我们的共富时代。

粽叶包裹的思念

杭州市建兰中学七(3)班 徐欣池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和粽子联系在一起。每年的腊八一过,外婆就开始准备包粽子。包粽子的工序非常繁杂,从清洗粽叶开始,浸泡糯米、酱五花肉、洗豆沙馅,猪肉咸粽的工序前前后后不下六道,豆沙甜粽的工序更是多达十几道,每一道工序外婆都亲力亲为。每年春节,外婆前前后后要忙上十来天,包上近200只粽子,然后由外公负责开车,将这些热气腾腾的粽子分送给亲朋好友,这是我们大家庭特有的年味。

我还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外婆包粽子。冬天温暖的室内,阳光洒在大理石的桌板上,铁盆里的粽叶散发着清香,糯米经过一夜的浸泡晶亮透明,五花肉被酱油浸成诱人的红棕色,外婆手脚麻利地把茶绿色的粽叶裹成一个三角,在里面铺上一点糯米,我放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再铺上一层糯米,将粽叶折起,用麻绳裹扎,一个秀气的长腰形粽子就包好了。里间厨房一大锅红豆煮得咕咕冒泡,那是要用来做豆沙的。外婆总是先盛上一小碗,撒上白糖让我解馋。粽子包好后,除了送人的,咸的两个一串,甜的三个一串,挂满整整一个阳台。大年初一的早餐总有一甜一咸的一对粽子。

虽然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但花费的精力实在太多,况且,现在商店里什么口味的粽子没有呢,想吃随时随地可以买到。于是,这几年,家里大人都让外婆不要再包粽子了。外婆每年都说“好好好”,但是最后却总还是会包上一些粽子。今年过年,姨婆因为疫情缘故不能回去,留在杭州与我们一起过年。两个年过七十的老姐妹,一起包起了粽子。她们一边包一边聊,说着自己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太外婆当年是怎么包粽子的。原来,外婆的粽子,无论是味道还是形状,都是从自己的妈妈那里传承下来的。外婆说,虽然外面卖的粽子味道也很好,但是自家的粽子的味道却是买不到的,有了这粽子,妈妈的味道就一直都在。

想到这粽子后面包裹的浓郁亲情和思念,我也拿起粽叶,一折,一裹,一缠,学着包起了粽子。我可不希望我们家包粽子的传统手艺到我这儿失传了。我包的粽子品相说不上好,不过两个外婆却连连夸奖,一会儿说我包的粽子很秀气,一看就是我们家特有的手法,一会儿又说我放的馅料很实在味道一定好。我知道她们是开心我的加入。

包粽子毕竟是个体力活,外婆年纪也大了,今年她只包了30个粽子。但她坚持亲朋好友那里都要一一送一点。“这是牵挂,大家都在等着。”外婆说。

春节的味道

杭州市临平第三中学七(7)班 洪嘉乐

春节到了,全家人回到老家团聚,大伯又亲自下厨去做一道拿手菜“糖醋排骨”。

大伯做的糖醋排骨,金黄金黄的,感觉连味道都是金灿灿的,那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春节的记忆和味道。

房子坐落在半山腰,一条小溪顺着山谷蜿蜒而下,人们沿着小溪而居,形成了一个山里的小村落。这里安宁祥和,淡淡的薄雾从两侧的山上弥漫下来,像一层轻纱笼罩着村子,村口的大樟树一动不动,只有一两声犬吠远远传来。偶尔会有一辆谁家的小车沿着小溪边的公路驶出山去……

老家过春节,菜肴大部分都是山里的农家菜。毛笋干烧肉,腌鸡,酱鸭,炖蹄髈……这些都是传统美食,当然还有山里自己种的各种蔬菜,其中咸肉炖春笋,雪菜炒冬笋是最受欢迎的。不过,最惊艳的还要数大伯做的糖醋排骨。

“来了,糖醋排骨来了!”大伯的大嗓门从厨房一直扯到餐厅,全家人都一下子站起来,大婶忙着在餐桌的中间挪出一大块空余的桌面,爸爸接过一个青花大瓷盘,小心地放下,糖醋排骨上桌了!

一股浓郁的醋香霎时弥漫了整个餐厅,所有的人都不自觉地吸了吸鼻子。金黄色的排骨一块挨一块垒着,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糖醋汁似乎在缓慢地流淌,其间还撒上了白色的韭芽粒,就像穿着白色花点的纱裙,在这一桌子农家土菜中间显得格外洋气格外高贵。

大伯做糖醋排骨的手艺是从奶奶那里学的,据说,奶奶是从杭州城里一个开小饭馆的老板那里学的。

那时候山里穷,奶奶为了贴补家用,就在附近十里八乡收购鸡蛋,再一路肩挑搭车到杭州城里贩卖。有一段时间,奶奶会定期给一家小饭馆供应鸡蛋。大概是因为鸡蛋质量好,也或者是看到奶奶贩卖鸡蛋辛苦,有一次,小饭馆的老板说要教奶奶做一道菜,那就是糖醋排骨。

那一年的春节,奶奶做了一道糖醋排骨,全家人都说好吃,爸爸那时候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吃了一块排骨就大声嚷嚷:“真好吃啊!酸酸甜甜的,酸中有甜,甜里有酸。”

那个春节,我们家的餐桌成了村里热议的话题,有一道别具一格的菜“糖醋排骨”。奶奶也成了村里的明星,好多邻居来向奶奶讨教糖醋排骨的做法。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一道外来的菜肴变得鲜活起来!

孩子们都第一时间把筷子伸向了桌子中间的那盘糖醋排骨,又迫不及待将排骨放进嘴里。大人们着急地提醒“当心——烫”!只有大伯在一边骄傲自得地说:“好吃吗?一定好吃!”

我把排骨放进嘴里,一股酸甜酸甜的味道在嘴里刹那间化开来,轻轻地嚼一下,还有浓浓的肉香,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一桌农家菜的乡土味道,再加上这个糖醋排骨的酸甜味道,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春节的味道!

“来来来,小朋友都听一下。”大伯大声地说,“今天下午,我准备教你们做糖醋排骨!”“哇,好啊!”孩子们欢呼起来。

是啊,如今爷爷奶奶都不在了,现在家里的这道糖醋排骨是大伯做的,大伯也老了,以后该由我们这一辈来做了。

这样多好啊,我们家春节的味道会一直传下去!

第五届“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已进入评审阶段,部分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请关注“爱写作的狮子”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近期将开启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