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的年夜饭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三(8)班 王谦悦
我家今年的年夜饭,有一个大变化:烧饭的人变了。以前,年夜饭都是奶奶在烧、外婆帮忙,奶奶每年都会提前几天写一张菜单,还会改来改去。今年,爸爸妈妈说,奶奶和外婆年纪大了,不希望她们太劳累,所以,换成爸爸妈妈烧了。
爸爸也提前几天写了一张菜单,可除夕那天,我看他们没有一直在厨房里忙啊,为什么呢?
原来,今年家里买了一大盒年夜饭预制菜,每个菜都是预先做好的,只要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爸爸说,今年在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上,预制菜卖得很好,看来大家都喜欢简单省事地做一顿年夜饭。
预制菜端到桌子上,长辈们觉得很新奇,其中有一道羊杂汤,大家都说味道鲜美,自己家里烧不出来。但是所有的菜都上来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两道菜看起来一模一样,都是一碗金黄色的汤,看不清里面有什么东西,吃起来味道也差不多。爸爸拿出包装袋,翻来覆去对了一遍,才知道一碗是佛跳墙、一碗是金汤花椒鸡。看来,“偷懒”的年夜饭,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啊。
大家边吃边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己一道道烧出来的年夜饭可能会越来越少了。我想,如果到我长大烧年夜饭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
我觉得是这样的,我先想好一个菜单,然后,把需要的采购清单发给送菜机器人。到了约定时间,门铃响了,一个瘦瘦的送菜机器人把菜送到我手上。因为他每天都在街上跑来跑去,所以设计得瘦一点。然后,我把菜交给家里那个胖胖的炒菜机器人,当然了,他一直不出门,所以胖胖的。炒菜机器人在厨房里忙活开来,很快,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做好了。大家都坐下来开开心心地吃起来。
是的,年夜饭的菜每次都会变,烧年夜饭的人也会变,但是除夕那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件事,肯定不会变。这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不论到什么时候,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在,就一定会有团圆、幸福的年夜饭!
我的科技春节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
五(4)班 王彦博
今年春节,我们很多人因为疫情无法返乡,我们也留在杭州。不过家里还是喜气洋洋的。
像往年一样,支付宝推出了集福卡的活动,只要摇一摇或者在屏幕上动动手指写个福字等,都能获得福卡。年前,我每天一早起床,就拿外公外婆的手机写福字、扫福、摇福卡,先进科技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使家中的年味儿渐浓。
“包饺子喽!”外婆的一声大喊,吓得我和老妈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外婆让我们坐到餐桌边,分给我们饺子皮和饺子馅。包了几十个后,米筛上码满了胖乎乎的饺子,我们的手都有点酸了,外婆这才叫我们停手不包。老妈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朋友圈,才没几分钟,就有好几十个人点赞,还有不少人写了评论,科技让沟通变得简便。
我们大家一起忙活了大半天,餐桌上就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各种菜肴。当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饺子上桌时,我们的视频年夜饭正式开始了。我们打开微信视频向外太婆、舅舅他们敬酒,互相祝福,还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年夜饭,在群里抢红包。科技把相隔百里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大家的欢笑声、祝福声萦绕耳边,让因疫情不能相聚的亲人心连心。
吃完年夜饭,就该看春晚了。春晚可真有趣,看相声、小品、脱口秀,让你捧腹大笑,原本枯燥的守岁变得轻松有趣。最近,人们还能在电影院里观看8k超高清春晚,甚至在“央视频”等手机软件上也能观看春晚。支付宝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日渐完善,健康码不仅可以显示持有者是否与新冠肺炎感染者密切接触,还能显示核酸检测报告、疫苗接种情况,更能了解各地疫情局势变化。科技真是在飞速发展呀。
特殊的春节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三(3)班 徐海伦
放寒假了,就意味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可以得意忘形地玩上一番了,我计划着回老家平湖的快乐时光。爷爷帮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把我的自行车打了气,把我的水枪灌了水,把我的电动车充了电……老家简直是一个快乐王国。此外我还计划着春节的传统节目:贴春联、放烟花、走亲戚、拜大年、讨红包……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高兴得一跳跳到外太空去。
但是,就在春节到来前的几天,杭州突然暴发疫情了,这场疫情使我的计划全部泡汤了。因为只要暴发疫情,我们就得响应政府的号召,尽量不出杭州。
我的妈妈是一名公务员,作为公务员的她更要以身作则,除了非必要不出杭,妈妈还要在春节期间参与抗疫工作,所以我们在除夕的前一天开了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决定不回平湖老家了,我和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就留在杭州过一个安静、平安、健康的春节。
除夕的晚上,万家灯火,热闹的春晚,美妙简洁的火锅年夜饭,我感觉这样的除夕也是别有风味,我边看晚会,边给爷爷和姥姥分别通了视频电话,给我远方最亲爱的家人拜年问候。我坚持守岁,过了晚上12点,吃上了妈妈煮的新年的第一顿饺子。哪怕是家人分开过年,我们依然年味浓烈。
大年初一那天,妈妈的任务是晚上要深入社区一线,值晚班参加抗疫工作。白天她陪我一起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到了晚上她就匆匆忙忙地去参加抗疫志愿工作了。她的值班时间从晚上9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我想,正是有妈妈这样的志愿者,我们这座城市才免受了疫情更大的影响,让我们的社会生活秩序快速地回到正常的轨道。
后面的几天,妈妈每隔一天参加一次抗疫志愿值班工作。就这样,我们过上了一个特殊的春节。虽然我原先美妙的春节计划都泡汤了,但是我依然觉得我的春节快乐而有意义。因为通过我们大家的付出与努力,按照政府科学的疫情防控安排,我们终于战胜了病毒和疫情。
肉圆受宠记
杭州市江湾小学五(2)班 胡瑞和
大家好,我叫肉圆,建德寿昌肉圆。
我是家里过年时必备的一道菜,我晶莹剔透、滑嫩鲜美。
可是,我的小主人才刚刚喜欢上我。
2017年的春节,面对琳琅满目的菜,他念念有词:“这里没有我喜欢的菜,没有肯德基!”
2018年的春节,他爱上了农村土鸡汤。上桌就舀上鲜美的鸡汤,餐餐如此。
2019年的春节,他喜欢上了梅干菜粽。
2020年的春节,他喜欢上了年糕。
2021年的春节,他喜欢上了米粿。还是没有我。
2022年的春节,他竟然宠幸了我。
清楚记得那天,我正从蒸笼里出来,氤氲的香气在厨房飘扬着。主人一家风尘仆仆从杭州回来过年了。小主人肚子应该饿坏了吧,一进家门就喊:“我要吃粽子!我要吃米粿!”一定是我阵阵的芳香吸引了他,进厨房就问奶奶:“这是什么?圆鼓鼓油光光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更晶莹透亮,圆墩墩了。
“这是肉圆,刚出笼,快吃一个吧!”
小主人将信将疑夹起我,小小地抿了一口。我体内的小兄弟——肉丁的鲜味、萝卜的清甜、香料的香味,还有那荷叶的清香等立刻风一样地涌了出来,在小主人的嘴巴里乱窜,有的跑进喉咙里,有的滚进肚子里,还有的残留在嘴里。鲜、香、嫩、滑让小主人沉浸了,我明显感觉到他不抗拒我,他喜欢我。只见他用舌头舔舔嘴巴,不假思索地说道:“好吃!”接着狼吐虎咽一大口一大口。我心里痛快无比:这么多年,小主人终于喜欢上了我,我也可以向年糕兄弟们炫耀了。
第二天早上,奶奶把我切片,做了一道“青菜炒肉圆”,小主人吃得摇头晃脑;晚餐,他又钦点了我,奶奶做了“肉圆炖白菜”。他看到我们在泡温泉,不满地说道:“这清汤寡水,好吃吗?”他不情愿地入了口,顿时,眉头舒展,又是赞不绝口。
就这样,我也成了小主人喜欢的家乡美食之一。
很快,年过完了,小主人一家要带着我、年糕、粽子、米粿等各兄弟姐妹回杭城了。看着这大包小包的,我不禁感慨:美食与美好同在。在美食中,小主人体验着生活的多姿多彩;在美食中,延续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烟火气,延续着一家美食展现一家人的温情。
回新农村
朝晖中学七(9)班 黄星翰
“收拾好行李,跟我回老家过年!”
“不,不去!”
我和妈妈为了是否回老家过春节,从上午吵到下午。
小时候,去过妈妈的老家。除了一棵老樟树让我觉得有些许趣味外,其他的记忆都是糟糕的: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鸡屎鸭屎遍地都是,尽管避开走路,但再怎么小心,还是会让我的新鞋换个颜色。特别触目惊心的是猪圈,与外婆家的厕所相邻,猪拱着泥巴,泥巴飞溅入厕所,上厕所成为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
“今年外婆家搬新房了。你在社会课上学过新农村建设这一章吧,我们实地考察下如何?”妈妈似乎很有底气。
社会课老师讲过,电视上的宣传片也看过,内心开始动摇了。
妈妈归乡心切,我犹豫中有些憧憬,于是,达成一致:回老家过春节!
跳下车,我瞪大了眼睛:“这是原来的村子吗?”
“直播网红村”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
一条笔直的水泥马路通向一棵被围栏围着的大树下,然后兵分几路穿插在一排排分布整齐的小洋楼间,贯穿了全村。老樟树边还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篮球场后面是一排崭新的特色小屋,指示牌上标注着“老年活动中心”、“护村队办公室”等。我迫不及待地摘掉原先护着鞋子的塑料袋,跑进篮球场,加入到村里小伙伴的比赛队伍,欢乐的笑声在篮球场回荡。
打完球,走回到老樟树下,整整齐齐的小楼里,一辆辆各种牌子的小车有序地停放着。搜索记忆,找不到外婆的家。
热情的小伙伴带着忐忑的我绕过樟树,沿着中心花园迂回前行:“23幢,到了,你外公家!”
电梯门打开了,我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小伙伴,小伙伴哈哈大笑,一把把我推进电梯,按了五楼,电梯门“嗖”地打开,外婆正从鞋柜里拿拖鞋给我。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偌大的豪华客厅:柔软舒适的沙发,喝功夫茶的艺术桌,明亮的大玻璃幕墙,花艺的墙壁上还装饰着艺术画,大电视正投屏播放新年综艺节目!依次参观每个房间,地暖、中央空调、新风系统一应俱全,厨房里烤箱、洗碗机应有尽有……“我们家还没用上地暖呢”,我暗自羡慕。
大家齐聚桌边,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村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外公介绍说,村里驻扎着上百名网红直播,村干部与时俱进,开发新农村“网红”资源,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从老樟树往北望去,离村不远处有那么一大处坑坑洼洼,不时有各色鸟儿飞来飞去。外公说那里将建一个白沙湖观光区,我相信,鸟儿们的家也会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