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02版)
记者 张娜 林佳琦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 将成为杭二中地理老师
“能够给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昨天报道发出后,祝成宇收到了很多老同学发来的信息。祝成宇是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博士研究生,他被拟聘为杭二中地理老师。他是绍兴嵊州人,现在还在武汉的学校里,昨晚刷热搜时,意外刷到了自己。
“没想到博士生应聘当高中老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我也仔细看了下面的评论,有赞赏也有质疑,我其实挺能理解的。”祝成宇说,“可能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大众会觉得搞科研才是博士生应有的归宿,但大学以来的学习经历更让我觉得,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在中国地质大学硕博连读期间,祝成宇曾前往法国参加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在外国导师的帮助下,出野外、做实验,顺利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这一段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国外的学术环境更加自由一些,导师会乐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更加让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不是说学什么专业就只能做这个方向的工作,这样的想法就太狭隘了。”
对于选择当老师,祝成宇很坚定。在找工作阶段,祝成宇曾了解过地质调查局等相关的科研单位,自己也进行了综合考虑,最终还是选择当老师。“科研单位相对氛围严肃一点,而在学校面对的都是孩子们,我更喜欢积极向上的状态。”
一开始,祝成宇还担心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准备了笔试和面试,没想到应聘成功了,从心底里感到开心。
“当老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能够把学生教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跟师范类专业的同事相比,我们缺少的是经验,但非师范生的加入,能够给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岗位上有更多的创造。”
近期,祝成宇在忙着准备博士毕业的预答辩,对于能够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工作,他很期待。“每次从学校回家,都会经过杭州,感觉杭州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城市,我喜欢年轻有活力的那种感觉。”
浙大博士生 将入职杭州中策职业学校
“搞科研和在学校教书
没有高下之分”
杭城许多职校今年新聘的老师履历也很亮眼,不少是华师大、西安交大等名校研究生,还有1名浙大博士。
林景东是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拟聘于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林景东出身教师家庭,妈妈是初高中数学老师,爸爸是高校教师,家里有不少亲戚也是老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慢慢萌生了做老师的想法,家里人也很支持。
“我始终认为,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我的父母和我的博士生导师,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教育不仅是教授文化知识,更是在育人。”
林景东是浙江丽水人,高考填写志愿时,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的研究方向,也一直围绕着环境,他说,“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出一份力。”
之所以选择应聘中策职业学校,林景东有自己的考虑。“职业学校有自己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他的专业和课程更加有针对性,也更细化。比方说我应聘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师岗位,跟我的专业很匹配,我也能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教授给学生。”
此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他看重的。“我2002年来到杭州,经历过多次搬家,却始终在运河附近,觉得自己跟运河有一种特殊的连结,打心眼里喜欢运河边的景色和千年的文化传承,这可能也跟我的专业有关吧,觉得水的柔美可以滋养性格和人格。”
对于“博士生去中小学教书是大材小用”之类的论调,林景东觉得,有这样的声音也很正常,但这个社会越来越包容,也更加多元化,在研究所搞科研和在学校教书,本质上都是贡献自己的才智,没有高下之分。
“我的博士同学有一些会选择去高校任教,当然高校是个很好的选择,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但说实话,随着近年来硕士和博士的扩招,高校的岗位吸纳能力也在减弱。中小学的老师本身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因此,能够有机会进入体制内,从事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也很好。”
“母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我,名校毕业生更要以崇高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而不是仅仅当做一份谋生的工作。”最近,林景东正在准备高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备考阶段他接触到了很多师范专业的内容,不断扩充着现有的知识体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准备着。
来自顶尖名校的应聘者越来越多 还有哈佛大学毕业生当中学老师
高中教师招聘,来自顶尖名校的应聘者越来越多吗?
快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中校长和老师,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确实越来越多。简历中,常能看见清北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还有国外知名高校毕业生的。
有老师反馈,除了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外,还有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杭州一所重高当老师,这位老师课上得很好,拿了不少省市赛课的奖,很受学生欢迎。
甚至,有的初中学校组建起“清北天团”,都是清北毕业的博士、硕士等加入,从最初的6位,今年已经扩充到11位。
一位重高老师说,今年虽然也招到很多名校毕业生,但教师招聘总体情况与往年相比还不是最好的。“往年校招一开始,我们就会去清北、上海的几所名校招聘,今年受疫情影响,是在网上统一报考的。我们学校收到300多份简历,拟录取十几人。”
一位高中校长说:“教师是社会上较受人尊重的职业,大家对教师的收入和工作性质有了普遍的认知。另外,90后、00后本身的素养不断提升,受教育的机会多,学历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叠加,名校毕业生投身教育行业确实多起来。”
名校高学历毕业生
上课受学生欢迎吗?
“综合性大学名校的毕业生比较受欢迎,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学习成绩很好,才能考得上名校;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研究生,本身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些专业化的老师出现在高中教师队伍中,可以带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教材进行细化的研究。”一位重高负责招聘的老师说。
“名校毕业生学习力强,教学上进步就快,也能迅速成为骨干。我们有个北大数学系的毕业生,上课很棒,没几年就成为教研组长。”一位高中校长说。
还有一位重高老师说,名校毕业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相对来说,进学校后,能快速适应教育教学节奏,观念新,和现在的孩子能很快达成一致。“名校毕业生的素养普遍不错,和师范生相比,眼界、学术背景等更突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教授,有自己的想法,通常让孩子们受益良多。”
杭州第十四中学康桥校区刚成立时,有两位博士生当老师,一位教物理,一位教政治。
“他们到现在已工作10年。比如这位物理老师吴可非,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博士。进入十四中后,多次获得市级奖项,并且连续五年担任备课组长,带领物理教研团队,提升了教学水平,带出的学生成绩增量明显。”十四中校办周老师说,2021届有个学生就因为吴老师的影响,最终考上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系。还因学业突出,跳级成为大二学生,并拿到奖学金。
一位知名高中的校长说:“我们学校这几年都有清北毕业生进校当老师,有些是带竞赛,因为他们自己也曾参加竞赛获得金牌等,所以上手快,也能较快地出成绩。如果是教常规的文化课,这些老师和普通师范生比,专业领域耕耘更深,视野开阔,上课风格有时天马行空,但很受学生欢迎。”
也有学校表示,这几年遇到博士生课堂掌控力一般。
“我们去年招聘,有位年龄较大的博士来应聘。他原先是教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上课的思路等已定性,不是现在的学生喜欢的。最后我们没有聘用他。”一位负责招聘的重高老师说,还有个博士研究做得好,但是上课的方式总是把握不好,课堂掌控力一般,学生反馈平平,还有家长投诉,最后他自己撑不住,辞职了。
另一位高中校长说:“名校毕业生一般来说就业选择多,当老师可能只是他的选项之一。有一年我们学校来了个博士生,官网也挂出录取通知,但最后他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