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2022-02-18

雨声结弦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九(2)班 嵇动

太阳谷民宿的栏杆上挂着一排排雨珠,几滴汇聚在一起,啪嗒一声落下。雨恰到好处沙沙地下,没有落在汽车、屋顶、雨棚上生硬的响声,而是温柔地落在草地上、落在灌木中、落在这寂静的山谷里。

放下手中的画笔,山谷静静的,人也静静的,天地间只有永恒的雨声,它穿越一切阻碍飘进心里。

黑伞“噗”的一声打开,撑伞走下木质楼梯。雨中伫立,刹那间感受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雨声中感受它的呼吸。“噗、噗”,几把黑伞纷纷打开,几个少年踏进雨幕,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只白猫在后面跟着,时而坐下来舔一舔毛和爪,悠闲自得,时而加快速度冲到前面,铃儿响叮当,显得十分活跃。田野中鸡和鸭成群地觅食,一只艳丽的孔雀混迹其中,鸡头与凤尾和谐共处。远处有羊的叫声,几个白绒绒的脑袋探来探去,贪婪地吮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

在猫的引领下,少年们一路前行,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时不时发出一阵欢笑。当笑声散去,四周一片寂静,雨声和铃声不停交替地单曲循环,这种宁静不同于图书馆里的低声细语,而是广阔的、和谐的、自然的呢喃软语。

回到山庄,炭火烧得正旺,几个人不由自主地凑近了火堆。赤橙的火焰若虚若实,静默又热烈。灼热的火光融化了周围的气氛,照亮了远方景眼前人,浪漫又温馨。雨水浇湿的手脚被暖烘烘的感觉包围起来,舒服又惬意。

“嚓”,一束烟花被点燃。“嚓嚓”,好几根烟花争相绽放,喷射出绚烂的火花。一滴雨水落在眼镜上,每一朵小火花渲染出一圈圈光晕,在这层天然滤镜下层层叠叠、光怪陆离、如梦似幻。我们挥舞着烟花,在半空画出一个写意的2022,相机或许留不住,2022年却真的来了。新年伊始,万象初新。

烟花逐渐燃尽,直到最后一颗火星撒落到草地上,天空黯淡下来。挂在一旁的红灯笼发出仅剩的亮光,不像火焰那样奔放,不像烟花那样耀眼,却弥漫着一缕淡淡的年味。

推开小木屋的门,伴随吱嘎吱嘎的声音,干冷的空气钻进鼻孔,闻到了雪的味道。一颗颗小雨滴凝聚成晶莹洁白的雪粒,跳跃舞动着。去年的雪花和今年的雪花交织在一起,在新年钟声的伴奏里流转而下。风雪横斜,星斗阑干。

雪粒敲打窗栏的声音逐渐静下来,雨声结弦,重奏起雨的主旋律。就让雨洗尽所有的悲伤与离别,洒满人间都是爱。冬去春来,山河无恙,永恒的雨仍在沙沙作响。

烟火中的进步

杭州市幸福河小学六(2)班 谢家悦

春节,美丽的杭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充盈着杭城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与亲人也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好生热闹。窗外烟花绽放,流光溢彩,声声入耳,让人不禁感慨家乡生活的变化。

我们家的年夜饭发生着变化。爷爷那代人追求吃饱,他告诉我,为了过年吃得更好一些,他们从腊月就开始吃素,将鱼肉留着过年那几天吃。爸爸这代人追求吃好,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年夜饭桌上增添了不少佳肴,令人眼前一亮。而我们这代人追求吃雅,讲究营养搭配、色泽丰富、造型美观,连菜名也要有好的寓意,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我们的科技正在飞速进步。当疫情尚未来到这美丽富饶的地球村时,我们走亲访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可是当病魔突袭我们的家园,人们丝毫没有退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尤其对拜年的热情丝毫未减,使用视频通话云拜年的方式,不仅减少病毒传播,还保证我们自身安全。虽然方式变了,但爱没有变。

我们的运动方式不断在创新。全家总动员,来个家庭大扫除,健康又温馨;假期常锻炼,每天坚持运动打卡,做运动小达人。在爸爸的陪护下,我和妹妹还会每天快乐地登上山峰,看着对面披上白色婚纱的山顶,呼吸着来自森林的空气,对着挺拔的青山放歌,奏响活力的节拍,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益!

我的家乡是杭州,它虽然没有内蒙古大草原的广阔,没有北京的都市繁华,更没有云南的四季如春,但我却最爱它。因为这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们亲身感受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世界在变,国家在变,家乡在变,我们也在变,我相信未来的我们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藏在深巷里的“年味”

杭州市行知小学五(2)班 杨哲丞

“它是离杭州老底子年味最近的地方……”正看着书的我不禁抬头望向客厅的电视。电视机里先是出现了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大马弄”,接着就是整片整片红彤彤的中国结、整排整排油光发亮的酱鸭、垒得整整齐齐的春卷……看得我口水直流:“妈妈,我想去大马弄!”于是,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寻年味之旅。

大年初六的南宋御街上空荡荡的,稀稀拉拉走着几个行人。我们一路跟着导航,不一会一座大牌坊映入我的眼帘,上面赫然写着“大马弄”三个字。

“新鲜的冬笋,毛嫩的!”“仓前羊肉,白切的,来半斤!”……一走进大马弄,浓浓的市井味随着杭普话扑面而来。在一片错落有致的黑瓦白墙下,吊着一根根毛竹竿,竿上几十只酱鸭一字排开,统一“向左看齐”。时不时还有咸鸡、腊肠、酱肉、鱼干等相伴左右,场面蔚为壮观。清代《杭俗遗风》记载的“各酒肆皆自制酱鸭,多者数百,少者亦百余”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妈妈,快去前面看看!”我拉着妈妈挤入人群,只见店门上挂着一个纸板——侯大姐葱包桧,老师傅麻利地从身后取出四块半成品往锅上一铺,压上几下,口中不停地问着:“你要什么酱?”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手表对着二维码扫了一下:“老板,我要两副!甜酱多点!”接过老板递来的葱包桧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面皮的焦香混着葱香,油条被压得又薄又脆,再加上甜面酱的复合味,回味无穷。

短短200米的巷子里,不仅有绍兴黄酒、金华火腿、诸暨年糕、龙游发糕……还隐藏着不少网红小店。虽然因为疫情大家都戴着口罩,但依然挡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

晚上,一家人围坐餐桌前,将今天寻来的年味摆满了饭桌——白切羊肉、炒二冬、春卷、杭三鲜……再给外公倒上一杯绍兴黄酒。外公乐开了花:“这些东西可都是‘老杭州’,没想到一条街就买齐了!”

人间至味是年味!

窗外的春节五彩色

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学军小学五(4)班 高泽

春节年年都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气氛,辞旧迎新是春节的特点。窗外,也是一番改头换面,五彩缤纷!

窗外的春节,四季绿是生机勃勃。打开窗,遇见墨绿的枝丫,它现在比六层楼还高呢!翠绿、深绿、草绿交错在一起,浓密的树叶正接受大自然的灵泽,蓝白相间的小鸟在此间嬉戏。鸟儿们早已不再是一排排停在电线杆上的音符,只是在纵身跃起那一刻被我瞧见。电线杆,被高科技“藏”起来了!

窗外的春节,灯笼红是阖家欢乐。一串串火红火红的灯笼,挂在对屋的窗檐下,上面还镶着金色的“福”字,在天幕中闪烁着,配合着春联、窗花,“福气”一定会上门来。穿上红色喜气的新衣,给大家“云”拜年送祝福,家家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窗外的春节,宝石蓝是碧空如洗。虽然今年的寒假是我记忆中雨水最多的一年,但除夕日的天空如同一块无瑕的蓝宝石镶嵌在空中,白云点缀其中,一眼望不到边。现在城市减少了烟花爆竹的燃放,提倡垃圾分类,还有低碳出行方式,我们的天空变得更加明净!

窗外的春节,外卖黄是虎劲十足。到了饭点就能瞧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一辆辆疾驰的电动车猛然停下,车上的外卖员利索地取出物品,又迅速放在货架上。外卖软件上精准显示“距您68米”,我大喊道:“妈妈,我们的菜到小区门口了!”

窗外的春节,珍珠白是无价之宝。窗上渐渐泛起一层白雾,用手抹一下,贴着玻璃又见“大白”们。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社区志愿者,还有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们,在这一刻,他们就像珍珠一样光彩夺目!

窗外的春节五彩色,我的内心“赤丹花”。

雪中的温暖

杭州市第十三中学七(3)班 黄嘉懿

在寒风中,我醒了。我是今年冬天的第一片雪。点点星火般的路灯深情地簇拥着静谧的湖,泛着微波的湖面不厌其烦地抚摸着干枯的柳,我便知道了,这是我的家乡杭州。

杭州变了,变得冷清了。宽阔的大马路上只有几辆孤独的车,昔日红火的酒楼也只点了几盏昏暗的灯,夜色太深,太沉。

模糊的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我曾经是西湖中的一滴水,每逢春节,提着灯笼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断桥上穿行,红衣、红裤、红鞋,仿佛他们就是迎春的使者,为一年的开头注入了新鲜的气息。

终于,我落下来了。我在狂风中艰难地穿行,被无情地吹落到一扇窗户上。我偷偷地趴在窗户上,看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吃着晚饭,旁边的电视上正播放着新闻。正值中年的爸爸严肃地说:“现在病毒肆虐,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好防护工作。”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希望确诊病例不要再多下去了。”“妈妈,那病人和医生都不能回家过年了?”小孩子努着嘴。沉默之后,爸爸轻轻“嗯”了一声:“祝所有医护工作者和病人平平安安。”小孩子双手合十,朝天上拜了拜。妈妈被逗笑了,温馨伴随着笑声晕染开来。

我静静地听着,感觉自己也很幸福。在寒冷的冬日,所有人都在默默关注疫情,关注着与病毒抗争的病人和医护工作者。温馨在我身上蔓延,我仿佛听到众人火热的心脏有力地跳动,我快融化了。

一阵有劲道的狂风呼啸着将我刮走了。我又来到了一幢雪白的大楼前。在这个黑夜,唯独这里灯火通明。楼里很安静,只有来回走动的脚步声。我轻轻贴在窗户上,看见好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靠在墙边小憩,我不想把他们吵醒。“滴答,滴答”,秒针急速地转着,我知道,这里是医院,与死神赛跑的地方。

接下一班的医生们已经准备就绪,他们熟练地给病人检查体温、采样,关切地询问病人目前的身体状况。我静静地看着。一声声谢谢,一个个微笑,在寒冷的冬日绽放出无数朵美丽的蔷薇。

医生走了,病房里的病人们聊起了家常。“在这里呆了一个月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病毒,回家过年啊?”一名年轻的工人叹了一口气说。旁边的病友立即安慰道:“咱不是常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吗?只要配合医生们的治疗,咱就一定可以尽早出院!”“嗯!说得对!”又一名病友附和道:“再说了,不能回家过年,俺们也能陪你过年啊!”“对呀,对呀。我们一起过年!”病房里热闹起来了。

杭州的街道变了,变冷清了。但,不变的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是这个城市的精神。曾经,我听人说,这个时代的英雄是教师,是军人,是警察,是消防员,是医生。他们一身工作服,穿出了最正气的模样。

慢慢地,我开始融化了,化作一滴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