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蜥类化石新属种 支持巨蜥科亚洲起源说

2022-02-10

作为有鳞类动物中最成功的演化支系之一,巨蜥科因其成员多体形硕大、起源之谜扑朔迷离而广受关注。

中外科学家合作团队对一件产自中国湖北、约5600-5200万年前的巨蜥科基干新属种“李氏始祖巨蜥”的化石进行研究认为,李氏始祖巨蜥补充了巨蜥科蜥蜴亚洲起源说的证据链,说明亚洲存在由巨蜥型类向巨蜥科演化的过渡阶段。近日,这项研究成果作为《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B辑》杂志封面文章发表。

该化石于2008年在湖北李官桥盆地附近发现。经过精心修理、高精度CT扫描和系统的对比研究后,研究人员认为,它代表了巨蜥科的一个新属种,并将其命名为李氏始祖巨蜥,属名始祖巨蜥源自该属种与巨蜥属的系统关系,种名取自中国已故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李传夔教授的姓氏,以纪念他在李官桥盆地开展过很多重要科研工作。

始祖巨蜥长约1米,在巨蜥类中是属于中等大小的种类。始祖巨蜥具有很多巨蜥科的典型特征,如外鼻孔后移、吻端加长,齿列位于眼眶之前,犁骨成长棒状,下颌具有灵活的颌间关节,椎体具有明显的髁前收缩;但它与巨蜥属也有明显的区别,如额骨下的嗅管不封闭,眼眶后缘由轭骨和后眶骨封闭,腭面上长有两排小牙,肩带的开孔减少等。

始祖巨蜥最特别的特征是它的前后肢(近中段、不包括手和脚)长度相近。这与所有巨蜥类都不同,巨蜥类中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在能够双足站立的属种中尤其明显。前后肢几乎等长在整个有鳞类中也十分少见,说明了始祖巨蜥可能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运动模式,至少与其同时代的萨尼瓦蜥不同。骨组织学分析显示始祖巨蜥的骨组织学特征与楔齿蜥相似,正型标本所代表的个体在5岁时达到性成熟,死时16岁。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