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柿互动 更多独家报道,天天城市福利

人类,对于食物,总寄托着亲情和乡愁,因为味觉有记忆。
可能是儿时吃的一碗面,可能是妈妈做的一道家乡点心,背后藏着的是温暖的牵挂。
年关将至,浙江去哪玩今起推出“浙里年味”系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浙江舌尖上的年味之旅,寻回属于儿时的家乡味道吧。
从杭州出发,往西走,过了建德的地界,便到了衢州龙游县。
年关将近,浓浓的年味又一次萦绕着这座舌尖上的小城。
在骨子里,龙游人是讲究的,特别在过年这件事上,龙游人更是马虎不得。年前准备好过年方方面面,蒸发糕、打年糕、做汤团、酿米酒等等,大年夜里,龙游人则是一直保持着守岁的习俗,家人齐聚一堂祛邪纳吉,迎接新的一年,正月初一是不出门拜年的,正月初二才开始走亲戚。
黄国平,地道的龙游人,曾为史志办主任,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一直以来对龙游的本地文化颇有研究。他说,龙游人爱吃,龙游的年味多半是在“嘴巴里”。
龙游人的饮食习惯很特殊,他用三句话概括,就是辣与不辣之间,甜与不甜之间,糯与不糯之间。
“辣与不辣之间意思是相对于衢州其他地区,龙游虽然也吃辣,但是没有那么辣,因为地理上距离杭州、苏州比较近,口味有所改变;甜与不甜之间可以解释为龙游人喜欢吃甜食,比如说发糕等,但主妇们烧饭还是以辣口为主;至于糯与不糯之间,则是龙游人的独特喜好了,在龙游,糯米可加万物。”
记者 官蓓
红曲酒
米酒做的蛋花汤 成了龙游媳妇的甜食
龙游人对糯米有多喜爱?在龙游,10亩地里,就会分1亩出来种糯米。虽然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种地了,但龙游作为一个糯米消耗大县,龙游人吃的糯米却是自产自销的。
糯米在龙游的饮食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家酿造的糯米酒是龙游人过年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
“在我们龙游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黄国平说,历史上,龙游的外来人口很多,再加上遍布全国的龙游商帮也带回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所以,龙游的文化是很丰富的,“整个龙游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以衢江为界,北面的称为北乡,南面的称为南乡,靠近金华的一边为东乡,靠近衢州城区一边的则为西乡,而每个区块的文化风俗相差也非常大。”
拿米酒来说,南北乡做的是白色的米酒,东西乡做的则是红米酒,又叫红曲酒,黄国平家做的就是红曲酒。
他说,做米酒一定要在农历十月十日之后,原料用的是本地产的糯米,这时候温度低,发酵慢,放在大缸里,等上20多天,米酒就成了。米酒的度数在七八度左右,要是品质好一点的能达到9度,过年的时候自己喝,或拿来招待客人,度数不高,男女都好喝。
“像我们家,喜欢度数稍微高一点,基本上一斤糯米能出一斤米酒。”黄国平说,在龙游,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除了发糕之外,就是米酒了,一般人家做一次大概就500斤,可以从过年一直吃到来年六七月份呢。
红曲酒还有一种吃法,是加上红糖煮沸,再打上一颗鸡蛋,做成米酒蛋花汤,这就是龙游媳妇坐月子的甜食了,据说有下奶的功效。
发糕
从清朝就开始流行的甜蜜年味 征服了沈腾、马丽等一众明星
发糕又是一个龙游人将糯米运用到极致的代表。
发糕用龙游本地话来念谐音为“福高”,象征着“年年发、步步高”。在龙游,发糕在小吃界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如今,“龙游发糕”的名声响遍全国,也是因为搭上龙游商帮这艘“快船”。
龙游商帮的鼎盛之时,也正是龙游发糕从农家小吃远走他乡之际。发糕的色香味俱全,易于携带,耐贮藏,食用方便,寓意美好,被当地商人外出经商作为随身携带的首选食品,由此传播到大江南北。
当地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的第一餐,一定是男人烧的,而这第一餐吃的里面,一定有发糕。“平日里饭菜都是女人烧的,初一的早餐由男人来烧,吃发糕寓意步步高升,代表吉祥的一餐。”黄国平说。
在龙游溪口老街,有一家发糕店,凭借着祖传的手艺和正宗的味道,在龙游发糕圈打出了名气,叫“黄姐农家发糕”。
创始人黄丽琴是地道的龙游溪口人,62岁,已经做了40多年发糕。
黄姐在溪口老街开出了自己的发糕店,店里发糕都是整个卖的,游客先尝后买,“大家都是吃了好吃再买的。”
由于她的手艺好,店里也做一些其他的小吃,清明节做清明粿,端午节包粽子,还有一些本地的小吃,像葱花馒头等,都很受大家欢迎,但临近春节,黄姐店里的C位非发糕莫属了,一年仅发糕就能卖2万个。
黄姐说,在龙游,发糕家家户户都会做,但每家的口味还是稍微有点不一样。她家的发糕手艺源于清代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60余年,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而且传女不传男。
“龙游人不仅喜欢吃发糕,而且还喜欢送发糕。”黄姐说,很多龙游人过年走亲戚就喜欢送发糕,还有一些当地企业的老板,也会订购一批发糕过年送员工,有时一订就是上百个。发糕不仅味道甜蜜,寓意也很吉祥。
2021年12月初,东方卫视综艺节目在溪口录制,沈腾、马丽、李诞等一众明星就被黄姐的发糕所“征服”,直夸“太好吃了”,因此,节目组还邀请了黄姐做节目嘉宾。知道来自己店里吃发糕的是明星,黄姐也是很开心,凭借着自己做发糕的手艺,竟然追到了明星,“我小孙女说可羡慕我了”。
晒鱼干
外干里嫩的青鱼干搭配子排 成为龙游主妇们的杀手锏
对于江南人来说,过年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余,得吃“鱼”呀。
寒冬腊月气温低,最适合腌制食品,与浙江沿海地区腌制各种鱼鲞不同,内陆地区则是喜欢腌酱肉、酱鸭、火腿等,还有不少地方喜欢自己灌香肠。
但在水系发达的地方,他们腌制的主要对象则是晒鱼干。
“北乡晒的鱼干,真叫一个鲜啊。”说起鱼干,黄国平忍不住咽了下口水,“也不知道为什么,北乡不但晒的鱼干好吃,主妇们烧的鱼干也好吃。”
古时候,为了治水,龙游采取的措施是南堰北塘,南乡主要修堰坝,北乡则是筑鱼塘,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姜席堰就在南乡。
曾经主要承担农业灌溉功能的水塘,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个鱼塘,每年养殖的草鱼、鲫鱼、大头鱼、白鲢等淡水鱼成为当地人一笔不小的收入。
“大头鱼主要吃鱼头,价格好,所以大家喜欢新鲜吃,像草鱼头小肉多,最适合拿来晒鱼干。”
翁旭东是龙游土生土长的渔民,每年到了年底,他都直接将自家鱼塘的水放干,再下去抓鱼。
“我们要抓的是大青鱼,生活在鱼塘的底层,以螺蛳为食,所以也叫螺蛳青,用网是比较难捕捞上来的,所以要干塘。”翁旭东说,他家鱼塘面积也不大,放干一塘,半天左右就差不多了。
等到鱼抓上来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晒鱼干”了。
“做青鱼干分两步走,先腌制再晒干。”翁旭东说,先在洗净切好的鱼肉上均匀地抹上一层盐,把鱼放入大缸中腌制,脱水入味之后,再用辣椒粉反复涂抹两三遍,再喷上一层高度白酒增香,也能起到杀菌的功能。
腌制好的鱼干晒上10天左右口感最佳,等鱼干滋滋地往下滴油的时候,就算晒好了。“我们这种青鱼干是不用晒得很干的,表皮风干,但由于青鱼肉较厚,里面还保留着新鲜鱼肉的口感。”
等到了过年,青鱼干配子排,一道土烧鱼干,就是龙游人征服客人的杀手锏,浓郁的肉香包裹着鲜味十足的鱼肉,那叫一个满足!
来橙柿互动留言 送龙游发糕啦
热情好客的黄姐请大家尝尝龙游的甜蜜年味了——10份龙游发糕留言送啦!
参与方式:下载并打开橙柿互动App,在“浙江去哪玩”频道找到本文内容,文末留言说说你家乡的年味,或者你对龙游的印象,我们将从中选出10位粉丝,每人赠送一份黄姐发糕。(注:中奖者需自提)
留言截止时间:即日起-202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