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元背后,不只是补贴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5-08-0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对于此次国家补贴,不少人的态度是“国家给了补贴,我们就踏踏实实接着”。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生育、养育、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例如,将子女教育、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列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持续推进教育“双减”政策缓解家庭教育焦虑,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育儿家庭照料难题等,受到育儿家庭的广泛欢迎。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及时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也是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城报记者 王佳婷

不管几孩都能领,咱就图个实在

讲述人:毛毛

这次国家发育儿补贴,给咱们养娃的家庭帮了不少忙。之前有些地方只给多孩家庭补,这次统一了。而且钱是直接打到银行卡里,不用跑腿去盖章,非常方便。

另外,在配套的政策上,现在不少地方也正在着力建设更多临近的托儿所,争取2025年每个小区附近都有地方看孩子;还在考虑让新生儿父母可以灵活上班,比如妈妈能早点下班接娃,爸爸也能休个育儿假。总之除了经济补贴,政府也在解决“没人带”“上班难”这些实际问题,让大家生了娃,也养得动。

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讲述人:小童

我家老二刚7个月大,每月奶粉、尿不湿、辅食就得小两千,我和老公工资除了房贷,剩下的全砸孩子身上了。国家给的这3600块,摊到每个月300,说多也不多,但够给孩子换个更好点的奶粉和尿不湿了。

更重要的是,这笔补贴让我感受到“被看见”。过去总觉得“生娃是私事”,现在政策传递出明确信号:养育孩子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已经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了。

我期待政策能进一步向托育服务倾斜,比如将补贴与普惠托位挂钩,让像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真正“解放双手”。

“小补贴”撬动“大战略”的底层逻辑

讲述人:唯依

从学术视角看,这项政策至少释放三重信号:其一,国家正从“生育控制”转向“生育支持”,将0-3岁婴幼儿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黄金期;其二,通过“现金直补+免税政策”,实质是对家庭育儿劳动的经济价值再分配,尤其是认可女性承担的大部分照料劳动;其三,中央财政承担90%补贴资金,打破了过去地方碎片化补贴模式,体现国家统筹人口发展的决心。

未来,相信政府会慢慢形成“经济支持+服务供给”的组合拳,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