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行数据
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同比增长7.1%并创出行量新高。这一数据意义重大,大量人口流动意味着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迎来消费高峰。交通方面,铁路、公路、民航运力需求大增,带动票务收入增长;旅游景区游客量攀升,门票收入和周边住宿、餐饮消费大幅提升。这显示出民众出行意愿强烈,消费信心恢复,经济活力在逐步释放,也为后续五一、国庆等假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预示着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与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
赏花经济
杭州多地迎来“赏花季”,有力推动“春日经济”。西湖边的桃红柳绿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拍照,周边商家生意火爆,花店鲜花销量激增,特色花饼等食品也备受青睐。赏花经济不仅仅局限于花卉观赏本身,还带动了摄影服务,不少游客会请专业摄影师记录美好瞬间。政府部门和商家联合推出赏花旅游线路,配套提供交通、导游等服务,进一步挖掘赏花经济潜力,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更多消费,为杭州“春日经济”注入了鲜艳的“花色”动力。
户外运动
骑行、露营、徒步、采茶等轻量化运动备受追捧。这些户外运动的火热,带动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户外用品租赁店生意兴隆,自行车、帐篷、登山装备等租赁需求大增;周边农家乐也因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到来,迎来就餐高峰。同时,为保障户外运动安全与便利,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修建自行车道、设立露营服务点等。这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还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运动指导到餐饮服务等岗位需求增多,全方位助力“春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杭州“春日经济”的一大亮点。
文化消费
清明假期梦龙乐队杭州开唱,使得“文化消费”热气腾腾。大型演唱会吸引大量乐迷从各地奔赴杭州,除门票收入外,还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乐迷们提前预订酒店,周边酒店入住率大幅提高;演出场馆附近餐厅在演出前后迎来用餐高峰。文化消费的影响力还在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氛围,吸引更多游客关注杭州,带动后续旅游消费。而且文化演出也为本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刺激更多演出活动落地,推动文化市场繁荣,为“春日经济”持续升温添上一把旺火。
■ 城报微评
让“春日经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清明假期7.9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不仅串联起了交通网络的繁忙脉络,更激活了各地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杭州作为典型样本,凭借赏花、户外运动与文化演出等多元消费场景,让“春日经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桃红柳绿与采茶体验的时空交错中,我们看到了文旅产业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域发展的新可能。梦龙乐队与千年古城的碰撞,则印证了文化消费的跨界魅力——当国际艺术IP遇上在地文化底蕴,不仅创造经济价值,更形成情感共鸣。这种多元消费场景的构建,实现了“流量”向“留量”的质变。
未来,期待更多城市能深挖文化内涵,以创意赋能传统,用科技加持体验,让季节性的经济现象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城报记者 王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