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援助,一直以来都是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在杭州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在上演不平凡的惠民故事。
12月8日,杭州市召开法律援助推进会暨“法援惠民 共谱新篇”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会上,各成员单位正式发布了《杭州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实施方案》。
会议以视频短片的形式总结回顾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以及“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成绩。
今年,浙江省政府将“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纳入“2023年省民生实事项目”。所谓法律援助市域内通办,是指属于设区市全域内应受理的法律援助申请,申请人在市域内任一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实现“市域一体化通办”。今年3月起,杭州市域范围内,就已达到并保持了100%通办的要求,实现了法律援助申请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的转变。截至今年10月,全市给予市域内通办的法律援助759件,案件审批满意率100%、承办满意率97.8%。
上城区司法局、萧山区司法局分别就“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
杭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前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对杭州的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要努力巩固和发扬杭州法律援助的先发优势、保障优势、队伍优势,让杭州法律援助工作再上台阶。
二是要敏锐洞察和捕捉形势。针对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的深层次需求,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法律援助质效。
三是要积极制造并扩大声势。要总结好经验,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优秀的法援案例、感人的法援故事,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温情、社会的关爱。
此外,会议对2023年“十佳法律援助律师”“十佳法律援助案例”进行了表彰。浙江律匠律师事务所的吴健民律师作为十佳法律援助律师代表,交流了法律援助工作中的感悟和心得。他表示,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于个人,是实现宪法赋予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必要途径;于社会,是社会正义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于国家,是实现司法公正、依法治国的有力保证;于自己,做一名法律援助律师是无悔的选择。
同样获得十佳法律援助律师的任雨宁结合自身经验,也谈了对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她认为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持既热情又理性的态度。其次为需要法律帮助的人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此外,对于一些期待值过高,甚至超越法律框架、法律范畴的咨询,任雨宁表示要坚持原则性,要向咨询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降低他的期待值,有的甚至可以建议息诉止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