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汇与句式榜上有名。每到岁末年尾,用“年度流行语”“年度热词”回顾总结这一年似乎已经成了一项“保留节目”。
每年都有独特的流行语,那是时间留下的痕迹,那是生活跳动的脉搏,也是人们记忆里的符号。可以说,这些流行语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网络热点、公共生活的记忆,也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那么,年度流行语何以流行?透过这些流行语,可以触摸到怎样的时代脉搏?
兼具社会和语言价值的流行语 才经得起岁月检验
讲述人:星星
流行语传播的核心在于“传播快乐”,轻松化、趣味性、个性化的网络流行语,迎合了大多数网民的娱乐心理。当一个流行语在网络传播时,全民也会因为同一种流行而更贴近,形成一种全民语言狂欢,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网络流行语通常带有自我意识和幽默感,在表达观点和立场的同时,又幽默风趣地调侃了自己,其独特的情感沟通属性提供了情绪价值,让人欲罢不能。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但只有那些兼具社会价值和语言价值的流行语,才经得起岁月的检验。不少词语还会进入汉语词库,在社会上流传下去。
流行语是以年为跨度的
社会“观察哨”
讲述人:Jane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一方面,它从不同视角反映了时代风貌,传递了时代脉搏。比如,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到“区块链”,再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流行语体现了技术日新月异的革新、生产生活疆域的拓宽。
另一方面,流行语打开了观察时代群体肖像的一扇“窗户”,我们得以从中窥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比如,今年流行的“多巴胺穿搭”,一改过去精致优雅和朴素低调的风格,用高饱和度的色彩、缤纷明亮的搭配让人产生愉悦体验;“特种兵式旅游”火遍全网,反映的则是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复苏回暖;“搭子”这种精准伴陪,体现的是现代人对无压力社交的渴望。
流行语是一面“多棱镜”
讲述人:大皮
流行语来源广泛,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对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浓缩。所以说流行语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
所以,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负面作用。一些流行语由于其过于口头化和短暂性,容易产生信息泛滥、传递错误信息的问题。此外,过多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也会导致人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水平降低。
流行语里有社会的波澜壮阔,也有大众的喜怒哀乐。关注流行语,不能只就语言谈语言,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城报记者 王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