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
观
价
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着力打造学习型城市,以文化赋能“两个先行”杭州生动实践,近日,由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杭州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主办,杭报集团城报社、杭州市团校、杭州市青年研究会、东安智库承办的“我们的价值观”聚焦“崇学”暨“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在市团校举行。
高校专家教授、机关干部、社科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汇聚一堂,为研讨会贡献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此外,杭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苏晓松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无论是社科工作者还是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更好地去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城报记者 王佳婷 通讯员 赵国青
崇 学
◎苕溪人文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
张洋 杭州师范大学
目前我们团队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来进行实践探索,接下来希望可以实现可视化传播,来推动苕溪模式的精炼化和精准化。作为杭州市高校的领头羊,我们想逐渐探索出一个学校跟地方人力资源共建的模式,从而实现杭州市文旅新业态的升级。
◎杭州旧志典籍整理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丹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我们做了很多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杭州地区旧志整理情况的特点。比如说深度整理比较少,对读者利用有局限性,部分系统它的操作界面比较简陋。我们围绕上述整理现状的特点,从文化保护的传承和利用的角度,从资源整合和服务社会的角度来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传统江南景观的现代影像传承:杭州作为影视取景地的历史和发展研究
蒋蝉羽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我们的报告选择用电影作为切入,以观察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从经验、趋势、问题和对策4个方面入手。我们讨论传承的时候其实是讨论两个点,一个是当下的东西能不能被拍好记录,一个是过去的东西能不能被好好地保护,一直流传下去,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途径探索
接栋正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暨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最近在整理杭州农村历史建筑的风貌,在沟通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思考。第一是数据整理收集的思考,第二是保护路径的工作,第三是用项目来带动杭州的特色历史建筑,包括农村历史建筑一些大的工程项目,都可以结合起来。
◎基于话语分析视角再议良渚古城申遗的关键变量
李曼 良渚博物院
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话语体系,那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世界遗产关于网络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主要从“世界遗产实践和发展理念”和“世界遗产跨越研究范式”等几个方面入手。此外,良渚拥有80多年的考古学术积累,这也是很关键的技术层面的因素。
◎“数智杭州”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非遗文化传承路径——基于临安区“浙里新畲村”数字平台的分析
林航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们通过畲味、畲品、畲衣等元素,来构建一个电子化平台。通过挖掘和传承畲族文化特色,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线上线下的互动。
◎杭州方言中包容创新的宋韵文化底蕴
徐越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方言在众多的汉语方言当中研究价值很高。它在众多的吴语当中能够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的创新和创造。官吴合并也好,官吴替换也好,杭州方言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和很强的时代价值。
◎白蛇故事之中日文本比较研究
刘畅 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
白蛇故事作为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社会广为流传,对日本也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我主要是在以往文本写作的基础上,注重从一种史学角度以及文学和历史互动关系的层面,对中日的白蛇故事进行差异化分析,去揭示文本背后的一个文化意涵。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传承调查研究
王艳 浙大城市学院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它现有的文化资源有哪些?我们现在的文化传承案例又有哪些值得借鉴?未来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传承当中有哪些发展方向和思考?这是我在文章中的一些思路。事实上,大部分文化资源保护的杭州路径跟杭州模式,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城市减压理论的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活化途径研究
刘 艺 浙大城市学院
城市减压理论主要是关注城市的一个疗愈环境。我的文章是希望可以从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特征、对使用者心理压力舒缓和恢复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一个文化策略,由此可以构建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城市文化景观方面,然后对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杭州市“世遗”“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研究——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
李斌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杭州拥有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发挥综合带动效应,是杭州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重要途径。我们团队主要从“文化遗产概念”“非遗资源梳理”“非遗保护现状”“非遗保护利用的总体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钱塘江杭州段海塘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陈静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我们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部分是从文化遗产的资源特征,包括遗产的多样、特殊性等角度。第二部分是从文化遗产遗存的概况进行调研。第三部分是讲海塘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从治水理念传承、工程技术传承、人文精神传承等方面进行阐述。
◎推进富阳泗洲造纸作坊遗址跨省跨国联合申遗研究
侯富儒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造纸术是全世界公认的四大发明之首。杭州的造纸有四大优势,第一它时间最早,起源于宋代,第二它规格最高,第三规模最大,第四历史最悠久,所以我觉得杭州有一个重大机遇在前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将 “三个倡导”引入“我们的价值观”中,形成“民生、文明、诚信、感恩、敬业、友善、信仰、责任、崇学、爱国、务实、和谐”12个月份主题活动词,紧扣主旋律,又兼顾特色。
2023年,杭州市社科联(院)联合城报,推出“我们的价值观”系列研讨会,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9月,我们聚焦“崇学”。
指导单位:
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杭州市社科联、杭州市社科院
承办单位:
杭州市团校
杭州市青年研究会
杭报集团城报社
东安智库
◎桐庐诗词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路径研究
刘 刚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桐庐的诗词文化历史悠久,从南北朝到清代,总共有1000余位诗人,3000余首诗词赞叹其浓墨的山水文化。关于桐庐诗词文化的传承,我们团队做了一些探索,希望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文物的诗词文化作品,多途径多载体地去弘扬诗词文化,把它融入到桐庐精神的培育当中。
◎杭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传承实践模式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毛 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从目前来看,浙江省在农业文化资产方面一直是走在全国第一的,杭州现在是拥有一项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4项省级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团队着重挖掘杭州农业文化遗产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价值,阐述活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深入剖析杭州市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杭州市“数字乡村”创建中的文化传承报告
邹金汇 浙江农林大学
这个报告是以杭州市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目前我们团队收集到18份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报告,通过对里面的文化部分进行分析,能看到各村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杭州模式——以“大师带徒”项目为例
沈旭炜 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
这个项目今年5月份启动,到现在已经历了4个月的时间。前期我们已经对杭州市内的10位大师以及18位学徒完成了一个深度的访谈工作,一共时长是23小时51分,而且在这期间也遇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艺人和学徒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