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考察源怡泗县数字农业产业园

考察组走进安徽东方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报记者 祝芷媛 文/摄
桨声灯影,商贾云集。古老的大运河,串起了相隔千里的安徽宿州与浙江杭州。自杭州西出发,短短两个半小时左右,窗外的风景,便从烟雨江南人家渐次变为广袤的平原粮田,金色的麦浪随风摇曳,诉说着这片土地年轮更迭下永恒的金秋丰收场景。
安徽宿州,“此去淮南第一州”。历史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便捷,特色资源丰富。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杭州与宿州建立结对合作帮扶关系,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素有“果海粮仓”之称的宿州,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两地“共推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宿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再进一步。
9月23日至25日,杭州市发展改革委、杭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宿州市驻杭联络处,组织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杭州农文旅企业以及消费帮扶“巾帼团购”负责同志,赴安徽宿州对接交流,参观骨干企业,走进田间果园,体验硕果累累,围绕科研赋能农特产品深加工、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深度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打造杭州“菜篮子”“果盘子”宿州基地。
探寻皖北平原 沃土之上穰穰满家
宿州,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和华东地区的“菜篮子”“果盘子”,拥有砀山酥梨、灵璧菌菇、符离集烧鸡、泗县粉丝、萧县葡萄、夹沟香稻米等久负盛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今年5月,第二届宿州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再次享誉杭城,线上线下总销量超668.3万元,总订单达9.63亿元。此行走进的安徽笑果农牧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泗州薯业有限公司、安徽东方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为展会爆品企业供应商。
“鸡好,蛋才好”。今年展会上三天热销51万枚鸡蛋的笑果农牧公司作为第一站,便深深吸引了大家目光。公司总裁曹干力坦言:“我们公司也是一家浙商投资企业,全产业链科技养鸡,养殖过程中全程饲用优质生态饲料,每一枚蛋品都要经过17道筛选、清洗工序。扫描鸡蛋上的‘身份编码’还可实现全程追溯。”
“薯你最强”、过亿粉丝。走进泗县薯业有限公司产区,大家就被企业挖掘宣传的“薯文化”长廊和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所吸引,公司负责人王振好围绕薯产业发展娓娓道来,近年来宿州全市实施“一县一业”,泗县则重推山芋产业。从山芋种植到山芋粉丝深加工,泗县专注于做大做强“山芋”文章。“我们已经拥有国内生产工艺先进、产量最高的粉丝生产线,可以实现‘粉丝过亿’。”
“这次实地探访,让我们对宿州优质绿色农产品,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感受,回去后我会筛选产品,通过巾帼团购平台向单位同事们推荐。”作为杭州消费帮扶巾帼团购的团长之一,杭州市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事务保障中心薛艳萍热情满满。
对此,同为团长的杭州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妇委会主任戚英也深有感受。“宿州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农产品生产过程也是绿色无污染,后续我们不仅会做好产品的推介,还可以结合卫健人的职责,倡导运用康养理念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深化交流合作 农业产业优势互补
近年来,宿州奋力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绿色生态、现代科技农业的优势不断放大,每到一个园区、一个企业,大家都深深感到宿州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杭州宿州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在灵璧县乡村示范区智能温控菌菇车间内,一篮篮刚采下的双孢菇,被打上可追溯二维码,分等级入库存储。通过精确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二氧化碳含量,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模式下受季节因素制约的问题,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
安徽东方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从鲜果到冻干的流程被可视化呈现。“我们有行业领先的‘超低温速冻和超真空脱水’生产设备与精湛加工技艺,目前已实现果蔬制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运作。”企业负责人崔文艳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不仅满足行业头部企业订制需求和出口贸易订单,同时也成为全国高端零食类目畅销品牌。”
随着走访交流的深入,阿里巴巴下属一米八食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王健,则对宿州的预制菜产业产生浓厚兴趣:“宿州的酱菜和大豆产业优势明显,作为阿里巴巴垂直农业领域新成立板块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农业的效率效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高品质食材,让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浙江天顺集团安徽大区负责人潘建平来到宿州第一时间就将嗅到的商机化为合作模式:“我们已经联系了菌菇生产企业,下步将利用我们的销售渠道优势,以一件代发的形式,为杭州市民提供优质优价好产品。”浙江领鲜果业公司总经理陈润泽介绍说:“水果产业离不开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砀山梨已是世界品牌,相信通过我们的销售渠道,可以助力宿州水果打开更大市场。”
做强地域品牌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宿州农业有优势、有基础、有品牌、有前景,应因地制宜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更加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
9月24日下午,宿州市政府副市长刘博夫专门抽出时间,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等一行专家座谈交流,达成了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意向。希望通过深化全面合作,不仅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市场拓展,同时也为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提供更多开展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的机会。
下一步,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拟与宿州开展“1+1+N”升级版合作模式,即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市场需求主体相结合,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适应能力,先期将在砀山梨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产业迭代升级。
千年古砀郡,一城梨花香。近年来,砀山县以全产业链思维引领砀山酥梨产业化发展,但也面临着多元化产品开发与市场接轨的难题,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拿出了近年来梨产品攻关研究成果和合作意向,企业家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共同为擦亮“世界梨都”金字招牌献计献策。
柚满分公司董事长陆麒圳介绍说,我们充分利用砀山梨良好的润肺止咳功能,前期已与岭南药业合作研发了一款药食同源梨汁果饮,这次实地考察之后,确定要在砀山成立一家公司,与当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尽快落地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
常山柚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利江,也为赋能砀山梨产业考虑:“‘柚一品柚U汁’,采用原产地优质鲜果和先进工艺萃取,赢得市场广泛好评,这也为我们开发砀山梨坚定了信心,后续会进一步对接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