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备受关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正式发布,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明年起施行。改革方案规定,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方案实施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
除此之外,调整的重要内容还有哪些?怎么保障相关的措施持续推进?还有哪些相关的配套保障也需要同步推进?
央视《新闻1+1》节目连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解读延迟退休方案。
如何体现和保障自愿弹性原则的实施?
金维刚:
按照这次文件规定,当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满足最低缴费年限要求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自愿选择,在一定的年龄范围之内选择退休年龄,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由个人自愿选择。为了确保个人自愿选择的权益,文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采取任何方式强迫个人提前或延迟退休。
弹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当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年龄的时候,个人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向前或向后,分别可以提前或延后三年。
举个例子,比如,按照测算男职工退休年龄是62岁,他可以选择向前提前退休,但是不得低于原有的法定退休年龄,即60岁,同时他可以向后选择延迟到65岁退休。如果当退休年龄是63岁的时候,他仍然可以向前提前到60岁退休,同时可以向后延伸到66岁。但如果选择向后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这就体现了个人可以自愿选择,同时,把过去固定的退休年龄点,变成一个区间,可以在前后三年之内来选择,当然最低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有的法定退休年龄。
到2039年,15年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完成时,还可以弹性选择退休吗?
金维刚:
弹性的原则和自愿的原则,是延迟退休的一个机制。在退休年龄调整到位之后,这种机制还是继续延续。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退休年龄男职工达到63岁,女职工分别达到55岁和58岁的时候,仍然可以继续延续已经采取的自愿选择和弹性的机制。换句话说,女职工在55岁退休时,她依然可以选择到58岁退休,也可以选择向前弹跳3年提前到52岁退休。男职工也可以在63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达到时,选择向前提前3年60岁的时候退休,或者向后延伸3年到66岁退休。所以在15年的改革周期结束以后,自愿弹性的机制还是继续延续。
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的女职工,退休年龄将逐步延长至55岁,政策设计有何考虑?
金维刚:
对于过去按照50岁退休的女职工来讲,从世界各国比较而言,极少有国家的女职工会以这么低的年龄退休。很多国家的退休年龄男女是一致或是相差不大的,而且多数国家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甚至很多国家在65岁,也有一些达到了67岁。
我们国家设定有的女职工50岁退休,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一个退休年龄标准。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现在的退休年龄和我们的人均期望寿命相比,实际上不是很协调。一般女性的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岁,如果女职工在50岁退休以后,她平均剩余寿命超过30年,在50岁退休相对来讲有点过早。因此,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是必要的。
按照方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要在15年之内延长5岁,所以相对的延长节奏就会快一点,每2个月延迟1个月。
选择延迟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否多劳多得?
选择不延迟退休的养老金,是否会打折?
金维刚:
这是和我们现在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当你延长了退休年龄后:
1.你的缴费年限延长,按照现在计发办法,每缴费延长1年,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可以增加1%。比如说你要是延长5年的话,你的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就会增加5%。过去,比如说你只有25%,那么现在可能就是30%,这样的话会显著提高待遇。
2.你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在增加,这样增加以后,将来计发个人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同时随着延长退休年龄以后,你计发的除数也会变化,今后计发的个人养老金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一次延迟退休方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当你在允许的范围区间之内,选择提早退休的时候,你的个人养老金是不会打折的,也就是说你的养老金水平,并不会因为你选择早点退休而降低,从而确保个人的养老权益。
公众讨论中有担心实施延迟退休政策
会挤占年轻人就业岗位,如何出台政策保障?
金维刚:
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同时我们对劳动力资源需要有效利用,所以相应地需要延长退休年龄。
对年轻人来讲,现在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要通过相关的政策鼓励年轻人创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年轻人到基层就业,特别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如果愿意到基层去的话,目前还有一些包括学费、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就业以后也给予必要的帮扶,包括一些税优政策、工商注册登记,还有其他方面都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政策支持,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华时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妥推进延迟退休
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党中央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形势变化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有利于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延迟退休改革,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退休年龄制度,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时间推后、工作时间缩短,需要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重大转变,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逐渐提升,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所下降,人数上“一升一降”的变化需要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除此之外,一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充分考虑自己身心状况的前提下,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选择继续工作,他们的多样化诉求需要得到满足。基于上述现实情况,现行法定退休年龄70多年来仍未作出相应改动,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应对发展中的问题。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部署,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突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要求“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党中央对改革的要求不断明确,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相关部门认真听取社会多方面意见建议,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精细测算,设计多种方案并进行细致比对研判,开展专题论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聚焦群众希望退休年龄弹性设置的集中反映,以及在就业、社保、权益保障、养老托育等方面的突出关切,改革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建议吸收到具体举措中。
改革必须始终立足国情。此次改革,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由原60周岁逐步提高至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由原50、55周岁逐步提高至55、58周岁,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相比,分别提高了3岁、5岁与3岁。这样的安排,既适应了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也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相匹配。同时,改革在推进节奏上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实施周期长、节奏总体平缓,有利于平稳有序推进。
个人的诉求点也是改革的关注点。延迟退休改革不搞“一刀切”,在充分体现“自愿”“弹性”原则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定幅度内选择退休时间。延迟退休改革也没有搞“齐步走”,而是根据不同群体有所区别,并与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相衔接。延迟退休改革也不是“单兵突进”,而是与青年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养老托育服务等配套措施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只有通过具体改革举措满足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群体的多元化诉求,改革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改革贵在落地落实落细。延迟退休事关亿万人民切身利益。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宣传解读,讲清讲透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配套措施,让人民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同时,也要聚焦重点难点,及时研究解决职工和用人单位办理退休相关业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养老服务、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等工作。将目标具体化,将部署明确化,才能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