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一号人物”在伊朗遭遇刺杀

哈尼亚身亡,加沙停火谈判恐陷入僵局

2024-08-04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昨天我举起他的手,今天我要把他扛在肩上,送他去参加葬礼。”这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7月31日发表的最新讲话。这里的“他”,指哈马斯政治局主席伊斯梅尔·哈尼亚。

此前一天,佩泽希齐扬正式就任伊朗第14届总统,哈尼亚出席就职典礼并和佩泽希齐扬会面。次日凌晨2时,在德黑兰北部的住所中,哈尼亚遭遇袭击身亡。

作为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哈尼亚的死亡让巴以冲突再添变数。目前多方分析指向以色列,哈马斯誓言报复,中东地区再次笼罩在暗杀与报复的阴影之下。

●遇刺

伊朗宣布全国为遇刺贵宾哀悼三天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7月31日证实,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当天凌晨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刺身亡。

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哈尼亚在德黑兰参加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的就职仪式后,在住所遭空袭身亡。哈马斯称这起暗杀事件系以色列所为。

伊朗政府7月31日宣布当天起至8月2日全国哀悼三天,以悼念在德黑兰遭暗杀身亡的哈尼亚。伊朗政府发表声明说,在伊朗境内暗杀伊朗邀请的外宾“违反所有国际规则和人类基本原则”,伊朗政府对巴勒斯坦人民和哈尼亚亲属深表同情。

美媒曝哈尼亚被藏于宾馆的炸弹炸死

美国多家媒体8月1日报道,两天前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暗杀身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并非死于空袭,而是被藏于他下榻宾馆的炸弹炸死。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伊朗、美国等国官员透露,暗杀所用炸弹大约两个月前被偷运入德黑兰北部一家宾馆。这家宾馆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运营和保卫,哈尼亚曾多次入住。当地时间7月31日凌晨2时左右,确认哈尼亚待在房中后,爆炸装置被远程引爆,炸死哈尼亚和一名保镖。

报道所附照片显示,被认为是哈尼亚遇刺地点的宾馆部分窗户碎裂,一面外墙部分坍塌,蒙着绿色防水布,看上去没有遭导弹击中的迹象。

《纽约时报》1日称,伊朗媒体当时转述一些目击者的说法,称看到类似导弹的物体击中哈尼亚的房间窗户后发生爆炸,一些报道据此推断哈尼亚可能死于无人机发射的导弹。

爆炸装置如何被偷运进宾馆依然不明。一些中东国家官员称,此次暗杀已谋划数月。

是谁痛下如此杀手

伊朗政府和哈马斯均认为这次暗杀事件系以色列所为。

在美媒最新报道中,以匿名为条件接受采访的多名美国官员同意这一判断。报道称,有不具名的伊朗官员透露,初步调查显示,爆炸装置的精准度与2020年以色列暗杀伊朗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所用的人工智能远程遥控武器类似。

一些中东国家官员也称,以色列情报官员在暗杀事件发生后立刻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通报了行动细节。而在暗杀发生当天,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对外界声称,美方事先对暗杀不知情。

据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8月1日报道称,暗杀由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实施,直接负责摩萨德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作出了暗杀哈尼亚的决定。

以色列军方暂未就哈尼亚遇刺置评。对于以色列情报机构在海外的刺杀活动,以色列政府通常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为何在伊朗刺杀

暗杀者为何选择此时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下手?

哈马斯是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抵抗之弧”成员。哈尼亚7月30日抵达德黑兰,会晤佩泽希齐扬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哈尼亚在2019年离开加沙地带,流亡卡塔尔。卡塔尔是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重要斡旋者,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负责人大卫·巴尼亚也是卡塔尔王宫的常客,以色列与卡塔尔双方保持着密切的幕后接触,所以,哈尼亚在卡塔尔是安全的,但哈尼亚在哈马斯高层中负责外交和筹款,经常往返德黑兰,他在那里的安全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认为,若真是以方干的,选择在伊朗而非其他阿拉伯国家下手,可能考虑到近年来以色列已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缓和,并寻求建立外交关系,在那些国家动手势必引发阿拉伯世界愤怒。

伊朗则不同,与以色列关系一直紧张。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以色列多次试图挑起与伊朗的矛盾,比如空袭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双方互相用导弹打击对方本土等。

另有分析认为,伊朗革命卫队与情报机构之间缺乏配合,在对政要、名人的安保方面存在一定漏洞,这也为暗杀行动提供了便利。

此时下手出于什么考虑

李伟建分析,若此次暗杀确系以色列所为,选择此时下手可能有几方面背景:

首先,巴以在加沙地区的冲突处于关键胶着状态,各方都希望停火,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态强硬。“定点清除”哈尼亚,或许是以色列“消灭哈马斯”目标的行动之一。近日,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实现内部和解,以色列可能担心再无理由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予以打击。

其次,近日内塔尼亚胡访美,与拜登、哈里斯会晤并在美国会发表演讲,试图寻求美方对以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支持,但未获实质性回应。尽管美方并未改变支持以色列的一贯政策,但要求停火已成美国主流看法,内塔尼亚胡对此心有不甘。

此外,内塔尼亚胡一再坚持消灭哈马斯,是为维护执政联盟内部极右翼势力的支持。此前极右翼威胁,一旦结束军事行动就退出联合政府,这将导致政府垮台。若“消灭哈马斯”的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不排除以政府会采用“定点清除”哈马斯最高领导人的做法,给极右翼势力一个交代。

刺杀是以色列报复行动的延续?

哈尼亚在哈马斯中有着极高地位,不少外媒称他是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

就在哈尼亚被暗杀数小时后,以色列新闻办公室在社媒上发布一张哈尼亚的照片,额头上印着“清除”字样。虽然这条内容很快被删除,但各方都认为此举有所暗示。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自加沙地带袭击以色列南部,以色列随后在加沙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暗杀行动是以色列针对哈马斯高官以及去年10月7日袭击的报复行动的延续。

今年1月2日,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无人机空袭身亡,舆论普遍认为是以色列所为。

暗杀阴霾笼罩中东和平之路

回顾历史,“暗杀-报复”的循环似乎是哈以冲突的主旋律。

华盛顿特区阿拉伯中心研究员拉米·库里表示,暗杀哈马斯和真主党等组织的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是以色列的一项战略。

维基百科甚至设有一个名为“以色列暗杀名单”的页面,从这份长长的名单能够看出,以色列实施暗杀及暗杀企图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上世纪70年代的14起,上升至本世纪头十年内的150多起,再到2020年以来的25起。

1993年,《奥斯陆和平协议》签署,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白宫的历史性握手,曾让世人看到了短暂的和平曙光。

1995年11月,拉宾遇刺身亡,凶手是以色列的极右翼激进犹太主义分子。之后,《奥斯陆和平协议》名存实亡。

2004年,以色列使用导弹“定点清除”了哈马斯运动精神领袖亚辛,在这之后,催生了更多针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

伊朗将让“恐怖分子占领者”感到后悔

据伊朗媒体7月31日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发表声明表示,哈尼亚的遇难,使伊朗和巴勒斯坦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牢固。他强调,伊朗将捍卫其领土完整、尊严和荣耀,并将让“恐怖分子占领者”为其懦夫行为感到后悔。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8月1日报道,伊朗代外长巴盖里日前分别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表示伊朗决心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捍卫国家安全。

另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巴盖里2日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的通话中强调,这起侵犯伊朗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暗杀事件将危及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他重申,伊朗将行使其合法和固有的权利来惩罚“以色列犯罪团伙”。

停火谈判难上加难

以色列长期侵占巴勒斯坦领土并封锁加沙地带。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自加沙地带袭击以色列南部,造成将近1200人死亡。以色列随后在加沙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迄今造成超过3.93万巴勒斯坦人死亡。

巴以围绕加沙地带停火及释放被扣押人员的相关谈判已持续数月,但至今未取得切实进展。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哈尼亚遇袭身亡,哈马斯方面可能因此退出谈判,令加沙停火谈判陷入僵局。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报道说,哈尼亚掌管着哈马斯的国际关系事务,在加沙停火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

哈尼亚今年早些时候曾前往土耳其,与土总统埃尔多安讨论加沙停火谈判事宜。哈尼亚曾对外阐述哈马斯的谈判诉求,即永久停火、以方撤军、让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畅通无阻地进入加沙地带。

今年4月,哈尼亚的子孙7人在加沙地带北部死于以军空袭。哈尼亚当时对媒体说,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他已有大约60名亲属死于以军袭击,但这不会改变哈马斯在加沙停火谈判中的立场。

此外,以色列近期先后空袭也门和黎巴嫩,日前又炸死真主党军事指挥官兼战略部队负责人,哈尼亚遭暗杀事件将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趋紧。

如今,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日益明显,波及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等多个地区国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东和国际问题教授瓦利·纳斯尔指出,最近这两起暗杀事件,一起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一起发生在德黑兰,不仅扼杀了加沙地带停火的机会,还可能将中东推向一场灾难性的地区战争。

谁将接任哈马斯领导人

据美国《纽约邮报》7月31日报道,哈尼亚在伊朗遭暗杀身亡后,哈立德·迈沙阿勒有望成为其继任者。迈沙阿勒27年前曾被以色列特工下毒,并在以色列被迫交出解药后才得以幸存。

路透社援引哈马斯消息人士的话称,哈马斯创始成员之一、哈马斯政治局前主席哈立德·迈沙阿勒有望接替哈尼亚,成为哈马斯新的“一号人物”。

《纽约邮报》提到,现年68岁的迈沙阿勒在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哈马斯高级别领导人,1997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暗杀他后,他的名字为全世界所知。

当时,在哈马斯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办公室外的街道上,以色列特工给迈沙阿勒注射了毒药。那场暗杀行为激怒了约旦国王,后者威胁说,如果以色列不交出解药,他将让约旦退出与以色列达成的和平条约,并处决被逮捕的以色列特工。

最终,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干预下,以色列方面提供了解药,迈沙阿勒在获救后继续担任哈马斯政治局成员。

路透社还援引哈马斯消息人士称,除了迈沙阿勒外,曾担任哈马斯加沙地带副领导人的另一名政治局成员哈利勒·哈亚也是接替哈尼亚的热门人选。

(信息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新闻联播、国际在线、侠客岛、环球时报、政事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