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赚钱就是在学习赚钱的路上” 义乌老板娘卷上热搜

义乌老板娘再出圈

从义乌看中国机会(三)

2024-06-03

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的英语早读,数十位义乌老板娘聚在一起学习,每个单词和句子都来自她们经手的生意

古梵驰中古的店铺内,老板娘刘如群正在给客户介绍小饰品

“I can give you cheaper(我可以给你更便宜的)。”

“expensive(贵的),customer(客户),lowest price(最低价)……”

每天清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都会有一场特殊的英语早读,数十位义乌老板娘聚在一起学习,每个单词和句子都来自她们经手的生意。义乌老板娘们的这股拼劲,被网友拍下视频登上微博热搜后,外商和网友们都纷纷感叹“义乌老板娘太卷了!”“她们不是在赚钱就是在学习赚钱的路上”……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开文具店的老板娘任小玲,是英语晨练“大军”中的一员。

“我现在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学英语,店面都可以先不开。”任小玲是个80后,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13年起开始在义乌商贸城做文具生意,这几年接触外商比较多,也有了一些英语基础,但涉及外贸方面的商务英语掌握的并不多。记者采访当日,她已经在商贸城上过三期英语课了,笔记做了满满的几页纸。“商贸城的英语早读主要是针对贸易环节与客户的交流,比如接单、开单时的常用语。”任小玲说,以前都是开玩笑说义乌人均英语四级,我们老板娘平时接触的外商很多,天天都要用英语和他们沟通,日常用语虽然都会一点,但现在来义乌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不学不行。

“都说我们义乌老板卷,老外现在比我们还卷。”任小玲说,其实很多老外的中文也很好,特别是近两年开始,已经有不少外国客户用中文与其沟通,而且水平都很高。

因为英语好,任小玲除了自己的文具产品远销国外,她还在市场里做起了代购。“市场上哪里有什么货,我基本都知道。我很多国外客户除了要采购文具,有时候还会要一些其他的商品,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让我帮他找货,一起装柜”。任小玲说,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现在有7.5万个商位、210万种商品,即使每个商铺逛1分钟,每天逛满8小时,都要半年才逛得完。我们老板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留住更多生意和订单。

踩中新中式风口的老板娘 这一次又将眼光看向了巴黎奥运会

饰品,作为女生喜欢的小商品,也是义乌市场势头最猛的行业之一。

走到义乌商贸城一区,发夹、发钗、项链、手环,珍珠、宝石、黄金,镀金、纯银……各个品类、各种材质在各个店铺的展示台上“buling buling”地闪耀。

在一家名为古梵驰中古的店铺内,记者看到店铺内耳饰、挂饰、手链等挂满了店内的饰品墙。老板娘刘如群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发现有不少国际大牌用中式元素做设计,一些明星也穿起中式服装,中国的文化自信都在增强,只是当时“新中式”普及力度没这么大。“前两年我就开始做新中式了,到现在出了近2000多款饰品,这些国潮风饰品,今年以来,销量就呈现猛增态势。”刘如群说。

眼下,马上要迎来巴黎奥运会。刘如群再一次嗅到“奥运会”商机,出了几款和巴黎奥运会相关元素饰品。“我觉得戴着这些红蓝元素搭配的首饰,去巴黎看奥运会,就很有意义,我们的饰品也是走向国际的。”刘如群说,目前这批有奥运会元素的饰品,走货量和采购量也颇为可观,比如一款蝴蝶样式的热门款,频频卖断货,工厂里忙得热火朝天。

刘如群每一次都能嗅到“商机”,离不开她和丈夫二十多年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不懈努力。没做饰品行业之前,她在广东一家港贸公司工作,对时尚行业有一定了解,刘如群的丈夫在广东一家饰品外贸公司工作。有了这样的基础,2000年,夫妻俩带着20万元积蓄来到义乌。“我们的第一笔订单是来自法国的客户,当时下了一个8万美元的订单,当时的汇率是8.26,换成人民币有60多万元。”刘如群说,随着夫妻俩20多年的打拼,目前他们已经在义乌买地自建了工厂。她也看着义乌的饰品生产企业从几百家增加到如今的8000多家。

据了解,如今的义乌,饰品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占到全国饰品业的30%以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饰品中,排名前30的企业大多来自义乌。走进义乌,不论是在地摊上还是商贸城中,都能淘到性价比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