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海后,战士们为何露宿街头

2024-05-25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是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曾经,黄浦江边分布着西方列强的“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各种反动势力猬集,政治情况十分复杂。对于这座牵动全国、影响世界的大城市,如何攻取、如何接管,成为摆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员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01

1949年4月26日,蒋介石到达上海,亲自策划和部署上海地区的防务,声称要死守上海6个月,如果守不住,就要把上海搬空、打烂、炸光。

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9个军25个师20余万人,布防于黄浦江以西主要市区以及外围太仓、昆山、嘉兴、金山等地;另有24艘军舰、56架飞机,配合作战,守护出海通道。

当时,上海市区内外遍布4000多个钢筋水泥碉堡、1万多个野战工事、两万多颗地雷和无数蜘蛛网式的战壕。

毛泽东审时度势,要求军政全胜,几次明确指示解放军不要急于攻占上海,一定要充分做好政治、军事的准备工作,待机而动,尽可能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

陈毅把上海战役比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粟裕则提出,为了保证上海完好,要想尽办法把汤恩伯的部队吸引到城外来消灭。

02

5月12日,第三野战军对上海外围发起进攻,上海战役正式打响。

国民党军上海外围阵地第一道防线全部扫清后,解放军开始攻击第二道防线,即国民党军的上海外围主阵地。

第三野战军分东西两路向吴淞口夹击。东路第9兵团的进攻相对顺利。西路第10兵团从吴淞西侧猛扑月浦、刘行、杨行地区,进行了一场上海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斗。

第28军攻击刘行镇的国际电台时,遭遇国民党军子母地堡群的强烈阻击,伤亡惨重。

时任第29军第87师某部指导员石龙海回忆:“碉堡上面还有一个大堡,它是母堡。母堡一开火,底下的子堡全部开火。14日打了以后,伤亡很大,我们210团基本上被打光了。”

第10兵团随即改变战术,先以火力覆盖国民党守军阵地,然后以突击队爆破碉堡,采取近迫作业方式,步步为营,不断挤占国民党军阵地。

03

随着阵地的不断紧缩,国民党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至5月19日,第28军终于拿下杨行和刘行国际电台。5月22日,第29军攻克月浦。第三野战军从两翼向吴淞口张开了钳口。

汤恩伯见势不妙,匆匆逃到吴淞口外的军舰上。他唯恐断了逃路,接连抽调了3个多军,守护上海的南北两翼,市区兵力相对薄弱。

5月25日,在苏州河边,攻占市区的最后战斗爆发了。

为了保护好上海这个“瓷器店”,按照司令部的命令,参战部队不能使用重炮轰击,也不能用炸药爆破,只能用轻武器进攻,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激战一上午,还是没能冲过只有30多米宽的苏州河。

这时,时任第235团七连指导员迟浩田和两名战士发现了一个下水道的入口。他们趁着夜黑星暗,钻了进去,一下子摸进了对岸的国民党军据点。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回忆:“一开门就喊话,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缴枪不杀。这群人就慌了。一会儿副师长莽莽撞撞地过来了,我们一个箭步过去把他逮住了,说你老老实实地听指挥,叫你兄弟们投降,不投降我就毙了你。他们这1000多人就这么垮了。”

在历时16天的上海战役中,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3万人。

04

上海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打开家门,惊奇地发现,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英勇攻取了大上海的胜利之师没进民宅,酣睡大马路边。

毛泽东得知了“不入民宅”的规定后,一连说了4个“很好”,高兴地夸赞铁的纪律和铁的军队。

上海人民就是从这一刻认识了解放军,认识了自己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的模范行动就是从这一刻走进了全世界的视野。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

上海的解放,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守军,把上海完整地交给了人民,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威武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取得了军政双胜,为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据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