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个月新股上会“重启”

IPO“第一审”花落马可波罗 或将恢复常态化审核

2024-05-15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4.30规则”落地十余天后,A股IPO审核重启。近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定于5月16日召开第9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审议“马可波罗”首发上市申请,这意味着,新股上会“重启”。

这是证监会和交易所出台资本市场“1+N”配套制度规则后,第一场IPO上市委审核会。此次距离上一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已间隔三个月,是注册制实施以来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市场相关人士认为,此轮召开上市委会议,是落实发行上市新规,持续平稳推进发行上市审核的具体体现。

A股IPO审核重启 马可波罗成首家

5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定于5月16日召开审议会议。这是2024年春节以来,A股IPO公司重新接受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也是新“国九条”系列配套新规落地后,沪深交易所启动的首场上市委审议会议。

根据公告,此轮具体涉及两家企业,分别是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再融资申请、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

根据深交所官网信息,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可波罗”)IPO在2023年3月2日获得受理。5月10日,马可波罗更新了相关文件。据了解,此次IPO,马可波罗拟募集资金31.58亿元,用于江西加美陶瓷有限公司智能陶瓷家居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40万平方米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江西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产线绿色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等6个项目。

同日,上交所发布的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信息显示,计划在5月16日审核的是保隆科技可转债项目,该项目在去年8月已获得上交所受理,于同年11月完成首轮问询答复。

对于此次IPO、再融资审核重启,有分析称,近期证监会和交易所陆续出台资本市场“1+N”配套制度规则,具体制度完善后,平稳推进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标准。

IPO常态化审核或将回归

这一轮IPO上会备受市场关注,主要原因是沪深两大交易所上一次召开上市审核委员会分别是今年2月5日和2月2日。其中,深圳交易所曾安排2月7日召开第8次审议会议,但鉴于相关公司在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因相关审核事项需要核查,取消了该次审议会议。

此轮IPO审核重启,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IPO常态化机制回归,这是新股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新股板块自身投资周期运行规律逐渐恢复稳定,新股次新的投资逻辑或得以强化。

实际上,自去年8月以来,A股IPO生态已发生变化。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指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

自此以后,监管层不断释放严监管信号。比如,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要求,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强化证监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等。

次月发布的新“国九条”对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出要求,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多项配套政策文件,形成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紧接着4月30日,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业务规则,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定位和上市要求。

目前,IPO全流程严监管时代已经到来,监管机构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也有大幅提高趋势。

IPO全流程严监管时代 485家企业待闯关

严监管背景下,提请上市委审议的项目数量有所减少。2024年以来,仅有25家IPO企业公告上会,其中,两家企业在上会之前被取消审核,实际上会企业23家。包括:上交所8家、深交所6家、北交所9家。

实际上,不只是上会企业减少,众多企业也接连终止IPO。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2023年8月27日以来,共有268家企业终止IPO。其中,深交所118家、上交所89家、北交所61家。

据统计,目前仍有485家企业正待排队闯关(不包括上市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提交注册、注册生效企业),此次IPO审核重启,也给这些IPO排队的企业带来了期望。

沪深北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13日,深交所共有226家企业正待排队审核,其中8家已问询、218家因更新财报暂时中止;上交所共有168家企业正待排队审核,其中两家已受理、12家已问询、154家因更新财报暂时中止;北交所共有91家正待排队审核,其中1家已受理、37家已问询、53家因更新财报暂时中止。

从上市板块来看,创业板IPO排队企业最多,为157家,其次是上交所主板的94家。北交所、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分别为91家、74家、6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