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向忠发叛变事件①

2024-03-09

1931年6月22日下午,有一男一女,正坐在霞飞路霞飞坊(今上海淮海中路淮海坊)附近巴黎电影院边上的东海咖啡馆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闲聊着什么。

那男士,是年轻有为的上海滩著名大律师陈志皋。陈志皋毕业于上海法学院,是著名律师沈钧儒的学生,年纪轻轻就被恭称为“大律师”。那女士,是大革命时期驻武汉的国民党妇女部部长黄彰定(字淑仪),那时的她仪态万方、风光无限。除了这段不凡经历,陈志皋还知道黄彰定身世不寻常。其父黄秉章(字颖初)与“浏阳二杰”谭嗣同、唐才常都是硕儒欧阳中鹄的得意门生,三人关系甚笃。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时慷慨赴死,唐才常策动自立军起义失败蒙难,都是流芳千古的人物。

实际上,黄彰定当时在中共地下党内使用的名字是黄慕兰。黄慕兰曾是中共著名才子、中共中央机关报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宛希俨的夫人。而宛希俨曾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易名《湖南农村斗争内容之分析》,最早发表于他主编的《民国日报》。

1928年4月4日,时为中共赣南特委书记的宛希俨在江西赣州卫府里英勇就义,黄慕兰随后与中共“脱钩”,到上海来寻找工作。表面上她是一个“孀居在家”的独身美貌女子,实则为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机要秘书、中央特科成员。

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期间,她遇见了在武汉工作时就认识的贺昌。在紧张的工作和贺昌的劝慰下,黄慕兰渐渐从丈夫牺牲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与贺昌的感情日渐深厚。在征求周恩来的意见、得到组织的同意后,黄慕兰与贺昌结为夫妇。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贺昌被指执行“立三路线”,遭到王明等人的无情打击,被开除出中共中央委员会。贺昌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后,提出去井冈山工作,黄慕兰想到当年与宛希俨一别之后再没能相见,遂执意与贺昌同行,但组织上考虑到旅途的安全及黄在上海的作用没有同意。

正在这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在上海被捕,中央迅速展开营救,周恩来考虑到黄慕兰的家庭背景和以往的工作经历,她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加之她活动能力很强,人又长得漂亮,在社交场合上很有人缘,于是任命她为“互济会”特别营救部部长。

黄慕兰与大律师陈志皋周旋,是受周恩来的委派。当时上海有个名为“世界与中国”的进步团体,成员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其中部分成员还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例如孙晓村。这个团体背后确实有中共地下党在活动,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周康文就与该组织有联系。陈志皋就是这个团体的重要成员,该团体出版的刊物《世界与中国》的编辑部,就设在陈志皋家中,但陈志皋本人与中共并没有关系。

通过当时《世界与中国》团体内的秘密党员孙晓村,黄慕兰认识了陈志皋。托请陈志皋为被关押在英租界巡捕房的关向应辩护,正是考虑到陈志皋是进步团体成员、同情革命这些因素。

关向应被捕时用的是化名李世珍,身份没有暴露,如果能请到好律师辩护,就有望从轻量刑,日后就有营救他出狱的机会。

这天黄慕兰与陈志皋在咖啡馆见面,原本是要向陈志皋了解关向应案子的情况。然而他们还没谈几句,陈志皋的老同学曹炳生忽然走进咖啡馆。曹炳生和陈志皋在徐汇工学读书时,住在同一个寝室,两人关系极好。曹炳生后来攻读法文,故而得以在法租界卢湾捕房谋了个翻译的差事。

看见老同学,陈志皋便招呼他一起喝咖啡。寒暄几语后,陈志皋顺嘴问曹炳生:“这几天你那里有什么新闻吗?”

曹炳生啜了口咖啡,低声说道:“今天巡捕房里出了一桩大事情,早上嵩山的巡捕房捉到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目,押送到卢湾来了。这人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一双手九个指头,镶着金牙齿。”黄慕兰听闻有中共领导人被捕,便有些坐不住了,推说身体有点不大舒服,要回家休息。

黄慕兰回到家中,立即给负责情报和营救工作的潘汉年打了电话。因电话中不能谈细节,潘汉年放下电话便匆匆赶来黄慕兰家。

潘汉年听了黄慕兰的描述后,不觉一惊:“难道是中共中央的总书记向忠发?”这是他担任特科领导工作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紧急、重大的情况,必须马上向中共在上海的实际负责人周恩来报告,潘汉年不敢多耽搁,就匆忙离去。

潘汉年首先找到了康生,向他说出了自己的猜疑。康生一听也不敢迟疑,随即直奔小沙渡路周恩来的栖身之所。

周恩来听了康生的叙述,感到事态严重。已经决定撤离上海的向忠发,这些天始终和周恩来住在一起,可昨天向忠发执意要和与他同居的杨秀贞见面,周恩来无力阻止,就要求他入夜前一定返回。

向忠发应允得很好,可直至今天仍未回来。此刻,潘汉年得到这样的消息,基本上可以肯定向忠发已被捕了。

向忠发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实在有着比较多的偶然因素。

向忠发是湖北汉川人,1921年中共成立初期,他参加了由共产党员林育南、许白昊等领导的武汉工团联合会。1922年8月担任了汉阳钢铁厂工会副委员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共产党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参加了中共四大,并出任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

中共五大召开,由于应对蒋、汪叛变革命不利,中共蒙受巨大损失,陈独秀这位建党领袖受到猛烈批判。此次会议上,向忠发成为新当选的31个中央委员中的一员。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成立。陈独秀离开最高领导岗位,书生政治家瞿秋白崭露头角。不久,共产国际新代表罗明纳兹来华,带来了莫斯科的新指令:在革命中,无论何人都不及由工人出身的人来担当领导。尽管罗明纳兹本人更欣赏瞿秋白这样的知识分子,但他带来的指令对中共领导层的构成产生了影响。工人出身的领袖受到重视,向忠发的地位从此持续上升。(未完待续)

据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