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解决适老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关乎民生需求,孕育发展机遇
近期,国办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需求随之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老年群体除了衣、食、住、行、用等传统需求,还有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新需求。
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打通适老需求堵点,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
养老辅具添加一些老年人用不到的“花哨”鸡肋功能,影响产品的正常操作;智能设备操作繁琐让老年人“不敢用”“用不好”;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让老年人“上下为难”,居家环境“磕磕碰碰”;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高频公共服务事项存在“堵点”……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解决养老产品、服务“不适老”问题。
计划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展品牌化发展、高标准领航、产业集群发展等行动,推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试点,组织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表示,加快发展养老金融,持续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全力支持健康产业、银发经济发展。
截至2023年底,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超过700只,包括储蓄类、基金类、保险类、理财类等产品。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