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集镇威坪简史

2025-07-11

王丰

新安江,从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的正源,干流长373公里,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

淳安县威坪古镇就坐落在新安江中部。当地有一民谚说威坪古镇:“上到屯溪看黄山,下到严州严东关,就我威坪顶中央。”

1959年9月,新安江水库截流蓄水,‌‌‌威坪古镇自此与江水同眠,以鱼虾为伍。

威坪古镇虽湮没,但这一地名一直跟着威坪人。移民在岙川村设立威坪管理区,后改为威坪公社。还有部分移民在古镇北郊古虹村(今威坪镇所在地虹桥头)劈山填湖,垒石切塝,建成了一座新型小镇。

1982年12月2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威坪为建制镇。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2001年、2006年,又先后将叶家乡、唐村镇划入,威坪镇真正成为淳安县西区中心城镇。

淳西威坪的历史

古老而悠久

远古先民,选择居地以临水倚山为佳。新安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1987年5月,在淳安西部威坪地区的唐村,有农民在高50米的山岗上挖橘树坎时,在离表土约1米深处,发现了玉琮和玉钺各1件。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这两件玉器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良渚文化时期约为公元前5300—4000年,可见淳西威坪的历史古老而悠久。

古代越族分布甚广,有“百越”之称。唐代诗人柳宗元写有“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的诗句,可见“越族杂居,各有种姓,不尽少康之后也。”(《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而新安江流域的先民,历史上均被称为“山越”。“山越亦本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资治通鉴》)

沿新安江的皖南、浙西山区,山谷险峻,河流激荡,土地贫瘠,古时的山越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中。

由于历史上的长期战乱、弱肉强食,山越人越来越少,为防杀戮且避居到山涧。而遭受战乱之苦的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淳安建县前的200多年间,就有方姓人氏最早南迁斯地。

据初步查找,淳安有“新安方氏”“桂林方氏”“宏溪方氏”“佛坡方氏”等,这些方氏后裔皆落户在威坪地区。淳安其他地方还有“白云方氏”“显后方氏”“银峰方氏”等。

淳安方氏,均是方练后代,方练是士大夫,逃至歙之东乡,“教子孙固桑梓东乡。”这歙之东乡即淳安。而威坪地区与歙接壤,当时为歙辖行政区,方练的子孙都在威坪地区生活,并在此营造出了浓厚的人文环境。

据《嘉靖淳安县志》之《坊乡》篇记载:“塌村在县西北永平乡,父老相传其地初苦,山涧流浅,溉田不足,因方仙翁马上一指遂成石塌,自是田不复旱,遂以名村,复立庙以祀仙翁。”这塌村就在古威坪镇东北隅,今威坪新镇所在地,而方仙翁就是方练之孙方储,淳安人尊称方仙翁。

方储在汉代即注释《孟氏易》。据说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皇帝出城祭天,方储知天文五行,劝阻不听,遭皇帝责备,忿然饮毒自尽。未几,天昏暗突变,冰雹如斗,死者千计。皇帝悔恨不已,追赠加封方储,并令官护尸归葬歙之东乡。而方储两位兄弟方侪、方俨,也因遭奸相张林迫害而死。

建县前由方氏形成的人文气息,为在威坪设立郡、县治所地打下了人文基础。

四百年沧海桑田,置郡设县古威坪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金戈铁马。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东吴为了巩固长江以南的后方基地以对付曹刘,对山越地区发动了多次征伐。

山越人除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已经汉化外,大部分人仍很落后。他们居山谷幽邃之地,“未尝入城邑,对长吏”,自然也不服役纳租。山越人具有极强的地域观念,尚武习战,惯于山路疾走。

山越人口众多,地区广大。他们居住地区又靠近孙权统治地区中心的吴郡、会稽、建业等地,对孙权政权的巩固和稳定有相当大的威胁。孙吴统治阶层不得不考虑如何征服山越,使他们成为东吴的兵源和财源,变有害因素为有利因素。

孙吴与山越人的战争,从孙策时即已开始,一直到孙皓时止,几十年中连续不断,几乎与吴国的统治相始终。其中,次数多、规模大的征讨战争,多在孙权时期。每次征讨之后,就把降服的山越人中强壮的收编为士兵,羸弱的划归郡县。公元234—237年,诸葛恪征讨丹阳郡山越,一次就得兵四万人。据《吴志》各传中所载诸将征讨山越所得士兵人数加起来,已不下十三四万。

吴亡时,吴国士兵人数有20多万,其中山越人约在半数以上。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取得“赤壁大捷”,军威大振,遂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伐属丹阳郡的黟歙山越人。贺齐,淳安人称他贺老爷,传说是位黑脸将军。据《嘉靖淳安县志》载:“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少为郡吏,孙策临郡,察齐孝廉。”他英勇善战,深有谋略。

当时歙之东乡(即淳安)由于方姓南迁,中原文化的渗透,山越势力日趋减弱。据史料查证,贺齐率军征讨,大兵压境,在叶乡并没有发生征讨山越人的激战,只在栅源(今文昌镇境内)有过战事。

威坪古镇,历史上曾是淳安县最早的县治所在地。淳安县志记载:“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击山越,平黟歙,分丹阳郡歙东之叶乡置始新县,县治在新定里;同年析丹阳郡,置新都郡于此,为郡治。”始新意为“初始新设”,可能与东吴对新征服地区的命名习惯有关,强调其新置属性。

叶乡新定里是什么地方呢?明代《嘉靖淳安县志》载:“新都郡太守封山阴侯,其本庙在县西六十里永平镇,俗称叶乡。”清代《续纂淳安县志》记述:“歙东叶乡新定里置始新县,令齐守之,去今治六十里之建置自此始。”还有《方舆提要》更明确记载着:“淳安县西六十里威坪镇,吴齐置县于此。”

以上文献里所记的“新定里”“叶乡”“永平镇”,就是如今在千岛湖水下的古威坪镇。

自建安十三年(208)建始新县起,至隋开皇九年(589)改新安县,直到隋大业三年(607)新安县易名为雉山县,县治迁徙至雉山下为止,古威坪作为县治所在地有整整400年的历史。4个世纪的沧海桑田,既演绎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大事件,更演绎出了苍生百姓喜怒哀乐的日常。

唐宋两朝,叱咤风云出英雄

隋大业三年(607),新安县县治从威坪迁雉山,威坪古镇的政治地位淡化了。但长达4个世纪的县治辐射,在这一片土地上陶冶出了英雄壮举。古威坪在唐、宋曾有两次农民起义,叱咤风云,威震东南。

唐永徽四年(653)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威坪镇南隅梓榈源田庄里,一个从小丧怙失恃的贫苦农家之女陈硕真,与胞妹相依为命。迫于生计,妹妹被乡邻收养。陈硕真被一乡宦人家雇佣帮杂。有一年,新安江洪灾泛滥,陈硕真瞒着东家,拿东家的粮食接济乡邻,被东家发现后遭捆绑吊打。是夜,陈硕真逃入深山隐藏,并在暗中蓄积力量,于永徽四年十月初,在睦州雉山县梓桐源田庄里聚众起义,参加者数以万计,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

起义后,陈硕真领兵攻陷睦州,并向东进,攻下於潜,北上直逼歙州。

这次农民起义,得到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称赞,说陈硕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宋宣和二年(1120),古威坪北隅堨村佣工出身的方腊,在帮源(今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揭竿而起,聚众数万,从者如云。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率众攻城夺池,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撼动了大宋王朝。

宋人方勺的《泊宅编》说,方腊是“睦州(今浙江建德)青溪县(今淳安)竭(应作碣)村居人”。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卷四六八《童贯传》附《方腊传》明确记载:“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竭(堨)村。”堨村紧傍威坪古镇。

宋徽宗急令童贯、王禀领兵15万南下镇压。十二月底,方腊攻占杭州。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腊分兵两路进攻秀州、信州受挫,被迫退守杭州。童贯指挥宋军各个击破东南境内起义军。四月,方腊被俘,起义失败。残部7万人转至浙东等地坚持斗争,至宣和四年(1122)三月才被彻底镇压。

方腊在农民起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而沉重的一页,也成为淳安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篇章。

青石板上的古镇风光

威坪古镇临江傍水,为防止洪水冲击,古镇沿岸修了高高的石堤,又在江堤上筑砌起坚实的石墙,并在街头、街中、街脚沿江岸斜坡,铺垫长长的百级石步,直通水埠码头。古镇市井坊巷纵横,布局井然有序。

民居和商铺建筑一般是两层,街巷采光亮堂,是徽派风格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翘檐高耸,有一种明快淡雅的美感。街面商铺接踵,店号匾额,招牌广告,茶楼酒肆,琳琅满目。店家临街都是一式木排门,夜里一片木板上门声,清脆悦耳。

街道正中全部以茶园青石铺就,街道下面是排水道,每块青石斜对角特意留有微小间隙,人走其上发出“叮当、叮当”声响。夜间如有盗匪进镇骚扰,街道的声响就起到了快速报警的作用。而正中茶园青石铺就的主街两侧,则用大小均等的鹅卵石罗列成整齐的图案花纹,分外别致。

早在唐贞元年间,威坪鸠坑茶即被列为贡品御茶。20世纪30年代,威坪古镇上制茶工业规模较大的有6家,如童老寿的“春生和”、胡润梅的“兆丰”、程尉修的“泰丰”等,所产茶叶闻名遐迩。1933年,有1.5万箱精制茶运往上海转销南洋。威坪的茶商还专门成立了“茶商公会”。

威坪古镇的中药材加工也声名远播。20世纪50年代,有药店10余家,较为有名的“胡成春堂”“聚德堂”“聚生堂”等店号。这些药店,大都自制膏丸中成药,且各有特色。

古镇的食品加工业也享誉四方。特别是蜜饯制作,采用本地青枣加工成“金丝琥珀”蜜枣,也曾远销南洋。其他还有独特风味的糕点,如冬瓜糖、花生糖、寸金糖、冻米糖、胖饼、月饼、芙蓉糕等,都很旺销。有名气的店号是“同春堂”“丰泰祥”等。

早在明代,即在古镇故址河上岭、万贯坞烧石灰,所烧石灰洁白如雪,远销江、浙、皖三省四市十四个县,有“浙西石灰城”之称。值得一提的是,实业家胡润桐,1921年从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电机工程学成后,从美国购来柴油机和发电设备,在威坪镇率先创办起一座电灯厂,这是淳安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

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威坪古镇湮没于湖底。古镇居民外迁至江西、安徽等地。悠悠江水,诉说着古镇的历史;长长思念,牵引着游子的初心。此后,背倚巍峨青山,面临碧蓝湖水的威坪新镇,经过40多年的艰苦建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家家工厂落地生根,跨湖连接东西的威坪大桥气贯长虹,繁华的商业街景倒映在湖碧中。

2020年12月22日,千黄高速(淳安段)通车,威坪正式进入高速时代,也迎来了高速发展,再现泽国古镇那“商贾云集,工厂林立”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