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风华,皇城烟火“双面绣”

2025-06-12

(上接第1版)拂去历史的尘埃,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过去的两年里,通过精心策划丰富展览,赋予了南宋遗存鲜活的生命力。

“‘最宋韵、多样化、有意思’的德寿宫品牌,是我们目前希望呈现给公众的。”周佶介绍,“比如可以喝的宋画咖啡,以《瑞鹤图》《千里江山图》《听琴图》入画,一度成为最火文创衍生品,引发观众排队打卡热潮。”

“德寿宫作为浙江宋韵文化展示窗口,充分发挥着文化地标效应。这就要求德寿宫立足博物馆的同时,跳出博物馆、发展博物馆。”德寿宫于2022年11月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80万,达到了超亿级的网络曝光量。

从特色光影秀到阿玛尼香氛展、香奈儿年度大秀,从“德寿寻SONG记”主题研学到“live house”现场乐队演出,数字与历史完美融合,古典与时尚深度碰撞,“我们不断在进行小而精的尝试,探索博物馆的无限可能。”周佶说。

德寿宫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

一条路:

皇城与烟火的“双面绣”

从察院前巷路口往南,一直到严官巷南宋遗址陈列馆,一段仿宋代屏风设计的灰色墙体映入眼帘,这种风格在《营造法式》中被称作“格子门”。

这道墙,隔开了南北向的中山南路与中河高架;也成就了这个城市“双面绣”般的景致——墙外是繁忙的高架以及庄严的德寿宫,墙内则是烟火升腾的坊巷生活,一个充满市井风情时代。

老奶奶杭菜、蒋师傅的酥鱼、张师傅的羊肉、阿甘的黑鱼片……时鲜蔬菜、南北干货、山珍海味,“大马弄里不喂马,来来往往养众生”。

大马弄,因南宋马军司设此,故名。巷头牌楼上对联龙飞凤舞:“北驾南舣迎天下客 山珍海味上舌尖来”,道出这条小巷的灵魂。

南起察院前巷,北抵城隍牌楼巷,这条长230米、宽5米左右的小弄堂内,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杭州的二十三坊巷,就在这里。

“二十三坊巷提升改造,首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减少干预,甚至不干预。”作为文化特派员,潘守卫在协助街道提升坊巷文化韵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边是老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一边是坊巷烟火气质保留原汁原味,如何做好平衡,是一道必解的难题。

“晓霞举处已轩轩,不厌登临笑语喧。楼阁矗天山拥寺,百年香火达晨昏。”因清代杭州文人吴敬湘诗句而得名的晓霞弄,作为二十三坊巷文化提升的样板和先期试点,已经完成改造提升。“晓霞晨曦”的景观重现在世人面前。

德寿宫的皇家气派是韵味,二十三坊巷文化亦是韵味,韵味四下流散,这才是老底子生活的真实标本。

一个圈:

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采访那天,珎伝岚庐森林古慧美术馆的主理人方晰,正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春花古巷”艺术展而忙碌。这也是上城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项目的活动品牌“来清河坊品老房子的故事”2025年揭幕之作,随后,覆盖春夏秋冬的古巷文博之旅将徐徐展开。

在恭世展厅,方晰给我们介绍了正在展出的陈列品:几百年前的官帽椅、黄国军老师手工的青花柴窑、乾隆繁花古彩系列摇铃尊以及系列作品……

“藏品、艺术品高于生活,但可以和生活更近,情境之中我们生动学习古老的智慧。”创始人方晰三年前怀着理想来到杭州,花了一年时间找到符合“气韵”的房子,又把老房子打造成了理想中的样子,细节丰盈,美学生动,珎伝岚庐森林古慧美术馆就此诞生。

创始人方晰与馆长纪鹏走过全球各式各样的美景,甚至可以找到与西湖媲美的湖泊,“但是我们没有见过在大城市市中心还有这么一片古树森林,这里有中国古老的智慧,关于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的宋时美学巅峰留下的印记,这是绝无仅有的。”于是,他们留在杭州,志笃心坚践行梦想。

“前两年特别难,但是上城区的文旅部门和街道、社区给了我们很多扶持,撑下来了、活下去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对未来有所滋养。犹如好种子得遇良壤,终会花开结实。”方晰说。

除了珎伝岚庐森林古慧美术馆的“春花古慧”展,一本堂铁文化艺术馆“铁骨生花”展、江南锡器博物馆的“鬓边花事”历代头饰展、此时艺术空间的“此时有美”花道装置展,都以“春花”为媒,串联历史、艺术与自然,为游客呈现一场可漫步、可触摸、可体验的宋韵春日之旅。

此时艺术空间主理人刘岩,也带着“理想主义”选择留在了大井巷。在百年青砖建筑内,当代花艺师以竹编、陶器等传统器皿创作互动装置,游客可参与插花、拓印等活动,感受“与街坊共美”的邻里温情、触摸传统美学新表达。

“一部杭州史,半部在上城。”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副局长陈欢介绍,“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品牌项目是上城区解码、激活宋韵文化的一项探索,通过出台相关建设扶持办法,多路径、全方位地给予主理人支持、推动辖区博物馆发展。“这将有助于市民游客在漫游上城中生动体验‘博物馆之城’的无尽魅力。”

德寿宫,是一个朝代的缩影与注脚,它盛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是南宋生活美学与文化艺术的载体;以大马弄为主体的二十三坊,是杭州城里最有市井味道的街巷代表;而大井巷,则是宋代与现代艺术交融的审美高地。近年来上城区锚定“都市休闲核”发展定位,彰显“时尚国潮、古今交汇”城区特色,通过串珠成链、资源整合,依托宋韵文化特色,推出特色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宋韵文化表达的新方式、新场景。

“喜欢历史的可以去德寿宫,喜欢艺术的可以选择大井巷,爱吃爱玩的可以来大马弄,不同群体自由选择。”陈欢说,“这些都是老底子‘最宋韵’的地方,也最能展现浙江文化标识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把游客留下来,一方面让气韵‘流动’起来,让不同群体用最舒适的方式接触、体验、沉浸在宋韵文化中。”

风雅“宋”,仅仅是宋代的一个侧面,它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对于今天的杭州而言,如何做好宋韵研究、传播和转化?

这或许是日益国际化的杭州继续探索的课题,是杭州可以带给整个世界丰盈的精神与每个个体悠长的福祉。

让历史活在当下,让传统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