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寿宫航拍图。记者 法鑫 摄
记者 胡明毫 丁雄英 郑晖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收藏。
宋词、宋瓷,点茶、焚香,是宋韵;德寿重华、勾栏瓦舍,繁华与风雅,也是宋韵。
对于杭州这座古都而言,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和传承,宋韵已形成一种“基因”,融化为城市精神和生活美学,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在上城区,那些宋人们用过的物件、生活过的痕迹、凝聚起的人文气韵,浓缩成为“宋韵文化·南宋皇城”的“浙江文化标识”。如今,我们从德寿宫门起,穿过大马弄,走入大井巷,止于环翠楼,感受皇城与烟火的“双面绣”,触摸杭州城里“风雅处处是平常”的宋韵风华。当我们探寻这些往事时,亦如彼此观照。
宋韵,就在那里。
一座馆:
德寿宫,基于博物馆,不止博物馆
了解一座城市,从参观城市的博物馆开始;了解宋韵,要从德寿宫起步。
立于台阶下,仰望德寿宫宫门那一刻起,“对话”就已经开启——千年前,重重宫门后是神秘的南宋皇室;千年后,以德寿宫为代表的宋韵文化可观、可感、可体验。
“来德寿宫看什么?我认为有三大亮点:一是宋式建筑,二是遗址保护,三是现代化展示手段。”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馆长周佶介绍。
“让文物回到土里,也是最好的保护。”全程参与德寿宫遗址开发与保护的上城区文化特派员潘守卫介绍,针对砖、石、土、木等不同材质的遗迹,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综合采用了“防水+黑屋+控温控湿”相结合的新技术,强调物理保护为先。4500平方米的露天遗址展示,在南方潮湿地区实属罕见。
德寿宫的瑰宝大多都已深埋地下,但要让现代人真切感知宋韵,地面上的实体物理空间仍必不可少。
各方专家细心考据,结合德寿宫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现存南宋皇家建筑遗址、留存宋代木构建筑为实物参考,结合南宋初期绘画、宋代建筑古籍《营造法式》以及江浙南宋时期建筑实例,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复原宋代宫廷建筑原貌。比如,宫门设计借鉴了萧照《中兴瑞应图》中的“断砌造”形式,格子门窗参考了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主殿正脊上的一对鸱吻样式,则是根据《瑞鹤图》等宋画及相关资料,前前后后修改了几十个来回。
一砖一瓦地复原,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推敲,德寿宫内步步都是匠心。
除了实物还原,数字影像亦未缺位。
走进重华殿正殿,随着背景音乐响起,四壁的柱石在裸眼3D的视觉效果下“生长变化”,逐渐还原出整个大殿的建造过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遗址空间里打造了10余处数字化“打卡点”,用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漫步一日、尽享千年。(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