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去年夏天,一只来自杭州的“美猴王”,创造了中国3A游戏破零的“神话”。“神话”的缔造者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规模不过百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团队,他们怀揣着做一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戏的梦想,勇敢踏上“取经之路”。
诞生于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交汇点,游科互动、绝地科技、花果山传媒等新势力,正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动能。
“文化创造核心在人。”从40多位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人文大师,到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再到既会创意又懂研发的青年人才,全市规上文化企业集聚了20多万名专业人员。南宋临安城“参差十万人家”的开放基因,已然演变为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的数字奇迹。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吴承恩的笔墨,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杭州生机勃勃、多元共融的文化人才森林,有根深叶茂的参天巨树,也有茁壮成长的万物竞发,书写下一个个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神话”。
创新水系:从源头活水到海纳百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杭州不仅在自然上坐拥江河湖海溪,在文化产业上同样拥有一片四通八达的“创新水系”。各路人才踏浪而来,在“人文之窗”前凝神驻眸,留住他们的,是个体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是自我与城市发展的共融共生。
厚积成势、蓬勃向上的杭州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是吸纳、集聚人才的蓄水池。
纯金的紧箍安在一块石头上,神似悟空的猴头。从这块石头开始,“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讲述着一个震撼的故事。
这场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幕的展览,和它的原型游戏《黑神话:悟空》一样,出道即巅峰,一票难求。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君介绍,从“悟空”到“哪吒”,始建于2002年的动画与游戏学院,作为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引育了一大批深谙传统艺术精髓、精通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人才。
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为核心,杭州正在构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引导文化人才、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高浓度聚集、高频次交流。
美院象山校区外不到两公里处,象山、龙山、狮山“三山”望尽,创意路、灵凤街“两街”纵横——这是由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三方共同打造的艺创小镇。
小镇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游科互动、时光坐标等3000多家大小不一的文化企业。
这些企业沿着产业链条自发排布,形成相互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也构筑起文化人才引育的“磁场效应”。
3.5平方公里之外,则是杭州更大的文化产业创新版图。
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两带一廊”)已成为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海纳百川,润泽万物。“两带一廊”内,艺创小镇、中国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等重要平台比肩而立,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集聚发展,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创新要素在其间不断流淌、跃迁、交融。文化产业正像水一样浸润整个杭城,从涟漪变为浪潮,打造出一个人文经济学样本城市。
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全市拥有规上文化企业1828家,较2023年增加258家,同比增长16.4%,“文化+科技”融合澎湃新动能。
成长沃土:从阳光雨露到气象万千
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决定了其发展姿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着杭州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滋养了这座城市重才、敬才、爱才、识才、用才的最优生态。
杭州看似赢在当下,实际上得益于一场长期主义的共建。这是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综合施策、终成最大合力的结果。
近年来,杭州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生态37条”、《杭州市文化人才发展规划》《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奖励实施细则》等系列人才政策,“阳光雨露”滋养培育精准滴灌,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让他们在杭州安心、安身、安业。
在杭州,文化人才拥有专属的“孵化器”“栖息地”,让文化的创新、创意、创造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杭州拥有2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30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在杭州,文化人才可以登上广阔的国际舞台。全球最专业、最具引领性的动漫盛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综合性重点文化会展之一的杭州文博会,以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杭州国际工艺周等光彩夺目的城市文化品牌,为各类人才提供了龙跃于渊的空间。
在杭州,文化人才可以收获“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尊重和礼遇。当导游、学美发、送快递、干喷漆等,都有机会成为“技能大师”“高层次人才”。
在杭州,文化人才还可以亲身体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收获“静待花开”的耐心陪跑,实现与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蔡志忠曾反复表达杭州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文化人才的尊重:“这是一个真正将文化视作城市发展灵魂的地方,完善的扶持政策,为创作者们提供了包括资金、场地支持等在内的诸多便利,使人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作品之中。”
时光不语,在历史洪流中书写传奇篇章;梦想无垠,在天地之间绘就万千气象。
从跨湖桥畔起步,沿着良渚玉琮纹路,滚滚钱塘江潮水裹挟着吴越剑影和宋词平仄,从沧海桑田到代码为诗,一代又一代弄潮儿将坚韧、不屈、永续的精神,深深刻进城市的基因。
这群人、这座城,在发展的“血脉”中,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弄潮”精神,在新时代搏击风浪,向上攀登。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