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
跨湖桥遗址独木舟于2002年出土,出土时船体呈西南-东北向摆放,一端已经处于残损状态,在其周围发现桩架结构、木桨、石锛、编织物等大量相关遗迹和遗物。这些现在都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中华第一舟》展厅原貌呈现。
跨湖桥遗址在1990年、2001年和2002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了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及动植物遗存等珍贵文物。因为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独木舟在文物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经碳十四测定,独木舟距今约8000-7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之一。材质为马尾松。残留部分长度为5.6米,最宽处约52厘米,厚2.5厘米。独木舟内外表面光滑平整,侧舷上端被磨成圆角,船头微微上翘,船体均匀流畅,船内打磨光滑。
独木舟的制作采用火焦法技艺:将马尾松对半剖开,用火烤焦木头表面,再用坚硬的石器刨去烤焦部分,挖出载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展示独木舟的玻璃房,高透光、抗弯、低反射,这些性能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独木舟清晰完整。
跨湖桥文化与长江中下游文化在很多器物上有趋同性,因为独木舟的发现,让专家推测,当时的先民可能驾驶着独木舟通过杭州湾和长江水道开展迁徙与交往,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如何便捷的出行始终是要面对的问题,独木舟应该是最早的尝试之一。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