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背后的诗意与荆棘

——体验科学、美学与体力的三重博弈

2025-05-09

摄影 可乐

时 间 4月22日

地 点 象山艺术公社勺朵花房

体验记者 赵芳洲

晨起时玻璃窗蒙着水雾,指尖划开一道,便看见楼下梨树簌簌落着雪瓣。春深至此,花艺师的工作台颇有些“蝉噪林逾静”的意味——人们喜见绚烂时奔赴山海,却少有人懂得如何与凋零共处。

仓廪足而知礼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花艺设计师的价值已超越单纯的手工技艺范畴,更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紧密相连。

我到达勺朵花房时,花艺设计师可乐邀我一道制作花束订单,客户的要求是“少女感”。正值芍药季,我们选取了牡丹、芍药,似将千层心事叠成粉红色的罗裙;白风铃垂下铃铛花串,细雪般的清透与秘鲁百合的斑纹相映成趣;大飞燕独立而自由,丁香结着雨巷的愁绪,却在雏菊铺就的碎钻银河里舒展成绵软的星云。

贴合主题,每一种花都发出了自己的言语,却没有一句是直接的告白,像俳句,像温柔而清冽的美人叹息。一路弯路套路迈过去,天真原地未动。

下午,可乐忙着与客户敲定空间设计的方案。“鲜花养护只是花艺设计师工作最基础的部分。”可乐指着电脑上的效果图说,这是给客户设计的空间场景花艺。考虑到维持时间要达2—3个月,她的设计理念是,采用综合材料与鲜花结合,上层阳光普照,用亚克力材料做成彩色花朵,在光影下尽显灵动;下层光线较暗,仿若花卉扎根大地,与毛绒布料的厚重彼此契合,坚毅生长。

此外,还有鲜花簇拥的拱门引人入胜。可乐说,她希望通过花卉的形态、色彩与空间关系的巧妙设计,赋予空间崭新的生命力。“但也不能一味追求艺术而不惜成本,还要熟悉鲜花市场的价格动向,根据客户的预算,调整自己的花艺设计作品。”

平心而论,花艺设计并非艰难困顿的职业,但也比想象中要繁复无趣许多。我从与花艺师们的交谈中得知,真正的花艺设计,是从植物学开始的必修课:哪种花材的吸水性强?玫瑰的开放度如何控制?盛夏高温下如何延长绣球的生命?每一枝花的姿态、色彩、质感,都需要精准的计算与直觉的碰撞。这不是“美就够了”的艺术,而是科学、美学与体力的三重博弈。

他们熟稔莫奈色系与孟塞尔色彩理论,几乎一眼就能分辨200多种白玫瑰的微妙差异;这双巧手,能扛起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的花泥穿梭于婚礼现场,在凌晨3点的仓库里调整架构花艺的金属骨架;也曾为一场宴会反复试验上百次,只为让蝴蝶兰在宾客入场的瞬间绽放到最佳弧度——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被荆棘划伤、被铁丝戳破掌心,更别说那些无人知晓的崩溃时刻:空运延误导致花材腐烂,台风天花房集市倒塌,精心设计的作品被客户施施然一句“不够大气”全盘否定……鲜花娇贵,而花艺师必须比花更坚韧。他们学会用火燎法愈合玫瑰茎秆,用铁丝重塑折断的枝干,就像一次次修补自己职业生涯中细密的裂痕。

我们都熟知《小王子》的故事,当小王子遇见那朵骄傲的玫瑰,她带着荆棘与香气,在B612星球上宣称自己的“独一无二”。事实上,正是小王子为玫瑰付出的时间与情感,才使其成为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对于花艺师来说,当每一位收到鲜花的客人舒展眉眼,当废墟般的旧厂房因一场花艺展重获新生,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是美的搬运工,更是情感的翻译者。通过花材选择、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等专业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语言,最终让这个世界因为一束花的存在,多了一分温柔的可能。

而这短暂的同频,对体验者来说已足够疗愈。即便我修剪鲜花难改大刀阔斧,插花时方才懊悔摒弃太多。还好,“还来得及,有补救的方法,”可乐徐徐打开工作台抽屉,拿出试管捆绑在小木棍上,然后往里倒水,“你把剪太短的花放进去,既能加固又能保鲜,就和整齐插在花泥里的鲜花一样了。”哗,“悍妇”也变“甜妹”。

亥时雨歇,白桔梗在月光下泛起珍珠光泽。明日又会有新鲜的花事与枯萎。此生辽阔,岂能尽得圆满,重要的是让破碎与失望成为重建自己精神领地的力量。明年春风回,祝汝满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