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葱
尽管江涨桥早已不是以前的江涨桥,但它的地理位置却没有变动过。围绕着江涨桥,时间让它在杭州的城市历史中变得举足轻重。
在以往的《城纪》中,江涨桥一再出现,杭州人对于横跨运河之上的它并不陌生,但任轩这次的梳理让我们对江涨桥,对江涨桥周边环境的形成,以及湖墅地名的由来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切都是时间的结晶。从这个角度去解读江涨桥,实际上也解读了杭州城市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模样的根源。
如何让杭州的江河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历代城市治理者都关注这一问题,但受限于时代和经济发展,直至20世纪末才最终完成这一“伟业千古”。从根子上看,治理之路从苏轼开始。
这种对城市地理的挖掘,让我们从时间进入了杭州,比如苏轼苏“市长”为什么那么受杭州人的喜爱:连江涨桥边的香积寺也离不开苏东坡的影响力。
所以本文还有一个隐藏的主角,就是苏东坡。这篇考证把他对杭州的功绩刻画得更加丰满了:江涨桥是有形的主角,而苏轼是无形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