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读再读 |

“只要有空就读书”

调查问卷中,28%的读者去年至少读了30本书

2025-04-25

于佳

4月18日,西湖悦览·读书版发起“以书为伴”的“悦读”倡议,同时,也发布了一份关于读书的调查问卷。

现在,我们根据收到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28%的读者去年至少读了30本书;70%以上的读者喜欢在家中读书;90%以上的读者会在旅行中或上下班路上读书。有读者留言,“只要有空就读书。”也有一位读者写道:“从不间断,每天阅读一两小时以上,习惯成自然。”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请读者推荐一本一读再读的书。80%以上的读者都推荐社科文史类书籍。有两位在杭州工作生活的读者,不约而同讲到《山居杂忆:一位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

《山居杂忆》用纪实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中国大家庭的很多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杭州的风俗习惯,情趣盎然,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在谈到阅读中感受最强烈、最值得留住的一个时刻,有很多位读者推荐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两位80后读者分享了《平凡的世界》。其中一位读者写道,初中时第一次读到孙少平得知田晓霞死讯时,他也难忍伤心,流泪了。还有一位读者写,每次读《平凡的世界》都有不一样的体会,这部作品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了普通人的奋斗与坚持,“去年春天,我好友因车祸去世。我很难接受,又去读《平凡的世界》,正好读到田晓霞牺牲的片段,真的,痛哭。我好像好多年都没有大哭一场了。”

有读者推荐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还有一位读者推荐《让“死”活下去》。这是陈希米怀念丈夫史铁生的一部作品。她写道:“只有当你有了一个可以无所不谈的人的时候,你才能坚持活下去。”

参与调查问卷的读者中,很多人热爱读历史。有读者在读《逝去的盛景》;有读者在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时,看到作者苏秉琦写道:“面对这些‘哑’材料,如痴如呆地摸呀摸,不知花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也正抚摸着家中珍藏陶片,“那一瞬,和书中所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有读者在读《满世界寻找敦煌》,“确定一个目标,反复求证,多加思考,然后成文,才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还有读者热爱读经典。“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午后,读《论语》,掩卷沉思时,透过小咖啡馆的窗,看见窗外树木的叶子,都闪烁明亮的光,那一刻很美妙,‘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读者苏益,90后,他在2024年读了134本书。苏益每天有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都会用来读书。“一开始,我担心在地铁上读书,静不下心,就在地铁上读小说,现在,因为读的书多了,不知不觉提升了专注度,在地铁上也能读大部头作品了。”

苏益说,以书为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有几位朋友,之前,一整年只能读五六本书,自从大家建了读书群,在群里分享读书日记,年末统计起来,也可以读五六十本书了。”有空时,他还在视频分享平台读书,“读中国的文字,读出声音,和只是一个人默读,美感是多层次的。”

感谢读者朋友的热情参与。我们将向吴振、苏益、王志鹏、郑海悦、虞佳标五位读者分别寄送一份和读书相关的精美礼品。

愿大家一直以书为伴,随时可以读下去,随时可以落一个句点。温润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