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吴祥丰
今年年初,省市“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冲锋号。在淳安县威坪镇,一场以人大代表为纽带的“共富连心”行动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铺开……
“这茬菜收成咋样?运到镇上能卖上价不?”威坪镇人大代表、洪圻村党总支书记方文武蹲在菜畦旁,与村民聊起家常,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下村民的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从去年起,威坪镇人大开始推行“代表三联”机制,1名县代表搭配2-3名镇代表组成联系小组,走村入户成了常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代表们带着本子听问题、记建议,把“履职清单”变成乡亲们的“幸福账单”。
“我们村离镇上太远了,种的粮食蔬菜自己拿去农贸市场卖实在是不方便。”“闲置的土地很多,但是没有销路,种得越多,卖不出去,浪费的就越多。”在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民生恳谈会上,乡亲们的“急难愁盼”被代表们一一记下。
“今年以来,我们威坪镇人大聚焦富农惠农强农,在中心站、叶家站两个代表联络站组织了5场专题选民接待活动,同时进企业、访村社开展了2次专题视察调研。”县人大代表叶红辉介绍。截至当前,镇人大主席团已经梳理出23条建议,一份《关于构建本地农企保量保价产销机制》的闭会建议也随之完成。
没过多久,通过镇里牵线搭桥,许多农户与农企签下保价订单:企业按市场需求定品种,政府派技术员下田指导,农户只管按标准种植,采收时企业直接到地头“点对点”收购,形成政企农三方合作模式。如今,在人大代表的宣传引导、示范带动下,威坪镇14个村社200余户农户加入该机制,滞销菜摇身一变成了“订单菜”。
“以前‘挑担赶集’,如今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购,省力还能多挣钱。”三坦村村民徐大婶笑着说道。
“闭会建议不是‘纸面文章’,得盯到底、见实效。”威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民意征集到保价订单,代表们靶向发力,让土地生金、村庄焕活。下一步,威坪镇人大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把民生小事做实做细做出彩,着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走稳走实缩小“三大差距”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