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读懂”人间温度

——西湖区“品质城区大会”观察

2025-04-25

记者 黄冉 西湖微融圈 袁芳 谢雯艳 贾南洋 张一昀

智能远程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机器人、精通100种方言的智能养老机器人、扫脸即可开启求职的智能求职机、触屏即可漫游虚拟书库的数智图书馆……4月24日,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在西湖区“品质城区大会”现场一一亮相。

这场以“智享品质、乐享生活、育享国际”为主题的大会,不仅展现了科技与民生的深度融合,更勾勒出“幸福西湖”的崭新图景——西湖区正以打造“品质城区”为抓手,发挥首享首善省会优势,全力推动高品质生活再增福祉、再添新彩。

会场外,未来感扑面而来

中医机器人现场问诊、助行外骨骼辅助老人上下台阶、智能代步电动轮椅可以实现一键折叠收纳……会场外,一系列智能化的生活场景让未来生活可感可知,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体验。

当天不少深耕智能养老领域的企业,带来了他们最近研发的科技新品。“比如这款机器人,可以轻松实现安全巡逻、查房、搀扶、用药管理等,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升级医疗大模型,将高品质的医疗资源前置。”企业代表严先生向大家介绍。

旁边的互动区,戴恩医疗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的洗浴设备前围着不少老人。“卧床老人只需要护理员协助翻身,就能进行洗浴,也不用担心床单浸湿的问题。”工作人员介绍。

“智能化的加入不仅是对养老场景的创新,还能为老人的生活带来便捷,带去更多情绪价值,部分产品落地至今好评不断。”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隔壁展台,西湖区卫健局推出的“家医有约”平台同样备受关注,不少老人现场体验了“5G智能远程治未病健康管理机器人”——“健康小西”的便捷体检服务,竖起了大拇指。“‘健康小西’已经在区内6家五星级智慧医疗点落地应用,反响很不错。”西湖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前沿性,更体现了西湖区“科技向善”的核心理念:唯有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真正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求。当“品质”从抽象愿景落地为300个全龄教育点位、700例精准体重管理方案、24小时在线的智能医疗平台等具象成果时,品质城区的答案已经有了生动注脚。

更多科技应用赋能民生

当天发布的2025年品质城区十大事件,不仅亮出了品质城区建设的“施工图”,更开启了一场关乎千万人幸福感的深层变革——

十大菜市场蝶变焕新、300个教育服务点位扩容、建成首个街道全域未来社区……从烟火升腾的“爆改菜市”到AI赋能的智慧社区,从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到银发经济的创新样本,每一项都直指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编织起全龄友好的生活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即将启幕的银发西溪Mall,将打造集运动健身、康养教育、银龄社团于一体的银发经济消费综合体;五大AI赋能健康服务平台将覆盖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预计实现AI在临床、影像、中医、家庭医生和体重管理中惠及200万人次。

打造高品质城区,“人”是核心。大会上,老年人康养生活指数研究计划的发布,揭开了养老服务升级的序幕。从智慧养老平台到AI健康服务平台,从“体重管理中心”的医养结合到药膳产业合作,西湖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为“银发幸福”注入温暖底色。

现场会上,7份政企合作协议接连落笔,涵盖智慧养老、健康管理、文旅融合等领域,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共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