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一本书开始

寻访“最美阅读故事” 发现阅读润心之力

2025-04-23

记者 张磊 文 丁以婕 摄

三十而立,这是古人对个人的期望,今天恰好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而立”的日子里,我们依旧对阅读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与好奇,阅读在从“迭代”到“蝶变”的时代,也依然润物无声、润心有力。

怀着这份热情与好奇,2025“西湖悦读”系列活动之一——“最美阅读故事”寻访活动正式启动,以“书香润心田 阅读共此时”为主题,寻找你我身边的阅读故事。

这是“最美阅读故事”第三次启动寻访。2023年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本报推出了“最美阅读故事”寻访活动。不到一个月的征集时间里,通过自荐和推荐两种渠道进行寻访,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210篇。

去年,作为2024“西湖悦读”系列活动之一,“最美阅读故事”共寻访到稿件150余篇,不少故事展现出阅读的能量与力量——

来杭打工20年,一直热爱阅读,穿梭在杭州各个建筑工地,一直在工棚里写诗的伍来福,他的诗歌是无数奋斗者的影子;

在杭州图书馆读书15年,84岁的裘老师用笔写出了3本书,摞起来的书稿足足有一米高,面对记者,他说还要继续写下去,用阅读和写作记录人生体悟;

通过读书改变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章丹峰从技校毕业后,从一线园林工人做起,靠读书突破职业天花板,自学考取本科文凭,并一步步评上了高级工程师,成为研究茶梅的专家……

那些“因阅读而改变”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有网友评价,“在这些人的故事里,我看到的不只是个人的成长,还有阅读已经融入了城市发展的血脉,阅读之光正切实照亮城市精神空间。”

去年的征集中,我们还将目光投向了阅读组织和阅读空间,也发掘了一批活跃在杭州的民间读书会,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将阅读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

比如,退休的何妨自发组建读书会,定期在社区开设主题分享会,从古典诗词到世界名著,用最朴素的方式吸引着邻里走进阅读的世界;又如“文澜读书岛”,成员的年龄和职业各不相同,他们在工作之余相聚线下,共读一本书寻求心灵的共鸣与思想的碰撞。

阅读,从来不是孤独的旅程。它在个体心灵中扎根,也在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里生长。从伍来福的诗,到裘老师的一米书稿,再到章丹峰用阅读“拓宽人生半径”的自我逆袭,从读书会到图书馆,从书店到城市书房,“最美阅读故事”的不断延展,正让“书香杭州”的城市气质愈加清晰可感。

今年,我们再次出发,希望收获更多动人的阅读故事。如果你曾被一本书深深打动,或者因阅读发生了某种改变,抑或你正在参与某个默默耕耘的读书组织,欢迎告诉我们你的故事。

今年的“最美阅读故事”寻访,在继续寻找那些爱书人、阅读组织和阅读空间的故事之外,还会有哪些新特点呢?

我们想听听国际友人的阅读故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与中国结缘、与杭州相识。他们成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除了对中文经典的新解读,也把自己的母语文学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他们在书店、图书馆、咖啡馆参与读书会,在阅读中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不分国界,它是连接语言与心灵的通道,也是在这座城市中共建人文精神共同体的重要方式。

我们想听听来自田间地头的阅读故事——也许是在乡村直播间里,一位新农人一边种地一边分享他读过的农业书籍;也许是在茶山果园里,农户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用知识提升“土特产”的附加值的过程;也许是在新建的农家书屋,孩子们在数字阅读屏前翻阅绘本,老人们在志愿者带领下打开了有声书。我们相信,阅读不再只是城市专属,它正在以更接地气、更灵活的方式,融入广袤乡村的日常生活,让知识真正成为点亮乡土中国的力量。

我们还想听听正在数字时代中成长的“新阅读”故事——他们也许习惯电子书、听书和短视频读书,但他们对阅读的热情未减,反而在新媒介中探索着与阅读的新型连接方式。我们也鼓励他们来讲讲属于这个时代的阅读方式和体验。

所有的故事都从一本书开始,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去回应一个更大的时代命题——在信息纷繁、节奏急促的当下,阅读究竟还能给予我们什么?我们相信,在这个“而立之年”的世界读书日,答案依然深藏在一张张书页之间,也在人与人因书而产生的连接之中。

2025“最美阅读故事”征集活动现已正式启动,期待你与我们分享属于你的那一本书,那一段人生。这些美好的阅读故事,每一个都是最美的;在这些被讲述的故事里,我们期待看见一座城市的文化温度,期待看见阅读给予每一个人的不凡力量。

参与方式:

将你的阅读故事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发送至邮箱(zmydgs2023@163.com),并附上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将从中精选出优秀故事进行发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