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纤道。姚加峰 摄
记者 石慧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绵延了2500多年的绍兴城市史诗,起笔便离不开运河。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形成最原始的浙东运河绍兴段。浙东运河流经柯桥、越城和上虞三个区,绵延百余公里,是绍兴最长的线性文物。
展开柯桥区的地图,可以看到浙东运河穿城而过,并经过钱清、湖塘、柯岩、华舍、柯桥五个镇街。
这个中秋假期,不妨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步),到柯桥寻“运”,在浙东运河畔感受一路繁华一路诗!
在古纤道触摸千年水运历史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清代诗人齐召南曾用这句诗来形容浙东运河和古纤道沿岸的景色。
作为大运河绍兴段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的古纤道,是最有绍兴辨识度的风景之一。古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西起钱清,东至曹娥,精华段主要位于柯桥街道至钱清街道一带的运河上。古纤道的路基用条石砌叠,高出水面0.5米左右,两边没有护栏,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玉带漂浮在水面,蜿蜒伸向水天极目之处。行走在古纤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历史涟漪在脚下悄然而过。
原先,古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也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从李白写下“挥手杭越间”可以看出,作为古运河的“水上长城”,古纤道见证了杭绍两地的千年水运历史。
在柯桥古镇观赏“三桥四水”
从车水马龙的柯桥万商路向南一拐,便踏入了一片“梦里水乡”——柯桥古镇。
柯桥古镇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三桥四水”。浙东古运河横穿柯桥的东西方向,随着古纤道款款地流过融光桥,将古镇老街分成东官塘和西官塘两部分;另一条南北流向的鉴湖水系直塘江穿越其中,过永丰桥、穿老柯桥,在汇流处交错形成著名的“三桥四水”景观。
站上“三桥”眺望“四水”,更能体会柯桥古镇的神奇——站在桥上,视线可以抵达柯桥古镇及周边的任何一个地方。各式瓦木结构的木楼、雨廊、翘檐、阁楼,错落有致地延伸在曲折蜿蜒的街头。一路行走,运河畔的十里锦香、状元红酒楼,融光桥边的桃花坞小酒馆、咖啡书屋、簪花工坊……缀合成一幅充满生活温度的“江南风情画”。
在太平桥品读古桥文化
一座桥,之于人,是乡愁;之于河,是通途;之于城,是象征。柯桥古镇以西2公里处的太平桥,已超越了交通功能,成为运河边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太平桥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后期。数百年来,这一匠心独运的杰作始终是连接柯桥阮社和管墅两地的陆上咽喉要道。2005年,柯桥区在古运河北岸建成太平桥公园,占地1.7万余平方米,以古桥文化为主题,展示桥乡的璀璨历史。
太平桥圆圆的拱顶和长长的梁桥如飘带般在水中微微荡漾。若是有船只经过,水中的拱梁倒影便如照影惊鸿,转瞬即逝;待到轻舟飘远,便又重新聚首,依然嬉戏于水中。而岸上之拱梁则一直“太平”,如珠玉般镶嵌在柯桥的一片秀丽山水之间,镶嵌在悠长的古越文化的画廊里。
在柯亭感受笛韵诗情
Citywalk累了,不妨到柯亭坐一坐,感受这里特有的笛韵诗情。
柯亭原为驿亭,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临河建四柱三间石牌楼,额枋上刻“古柯亭”三字。南面正对运河、古纤道。旁边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邕所设。东汉名士蔡邕避祸江南时,曾取亭内竹椽为笛,留下了“柯亭之竹”的故事,由此,柯桥又名“笛里”。“一宿柯亭月满天”,古柯亭因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是唐代诗人溯运河而上探访越中山水的必到之处。
沧海桑田,古柯亭早已毁废不存,只留下静静流淌的运河,还有唐代诗人的许多瑰丽诗篇。2003年,柯桥区在古柯亭旧址上建起占地1万平方米的人文观光休闲之所——柯亭公园,并重建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