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诗经名物图解》
《诗》中生灵 | 半文(业余文字爱好者)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白,柔,肥,美。蝤蛴是条虫,漂亮的虫,过去称“蠹”。蠹,即蛀虫,住朽木,食木心,穿如锥刀,身长足短,肥白无毛。至春雨后化为天牛(两角状如水牛,因可飞天,故称“天牛”),天牛戴盔,色黑,有白点,盔下有翅。若放大万倍亿倍,想象一只牛在天上展翅而飞的模样,实在骇人。
天牛与蠹,实在有天壤之别,不清楚造化是何等奇功?茧可化蝶,亦可化天牛。说起来,蝴蝶虽空有华丽的皮囊,华而不实,到底还是有些无用之用,被诗而歌而咏者不少。咏天牛没怎么听过。咏蠹者,更少。因为蠹是害虫。
过去,凡蛀蚀器物的虫子,皆称蠹。大的小的粗的细的,木蠹竹蠹书蠹,家具桌椅常用器物,什么都蛀。我给妻买一牛角梳,坚如玉石,近日梳发,发现蛀虫在柄上开了一个圆孔,摸去,边缘锋利如刀,无法想象这个蠹虫的柔软肥美的肉体如何钻透这坚硬冰冷的牛角?若是放在人类身上,这个小小的蛀虫是完美诠释了“以柔克刚、坚韧不拔、水滴石穿”等等优秀品质,但因其为蛀虫无人赞美。
但古人不同。三千年前,诗人还没戴上分色的眼镜,没把蝤蛴作害虫看待。诗人以“蝤蛴”作比,比喻美人的脖子,因为他只看到了蝤蛴之美:白,柔,肥,美。放现在,你若以蝤蛴来赞美一节美女的脖子,肯定会遭受抗议。
古人审美不同,万物有灵,与人同,都是自然生养。所以,诗人说:这个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都是以自然之物作比。荑是白茅,白而软而嫩。凝脂是冻结的油脂,白而光洁。脖子像蝤蛴,是白而圆润,色彩好,手感也好。牙齿像瓠瓜子,是白而齐整。螓是一种蝉,形容此女子额头宽广、光洁。蛾眉,现仍有说,形容眉毛弯而长。
诗人是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最美好的比喻都给了她。这些审美虽与今日相距千年,隔了一层,但有一点仍相通,那就是“白”。一白遮百丑,这个女子的皮肤好得不得了,白而柔而嫩而滑,且百分百纯天然。
这个“硕人”,高而大而白而纯天然的女子,在诗人眼中已没有办法再美了。所以,惊现神来之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万物有灵,一个感性的诗人,他与万物是相通的。倩是一个美好的字,由“人”“青”二字组合,正当年轻的女子,最好的年华,让人想到青春、活力、弹性、美好,含苞待放。查字典,倩有“含笑”之意。一朵笑,含在酒窝,深深浅浅,令人沉醉。
再写眼神。诗人只写一个“盼”字,没有大小、没有形状、没有色彩,却超越任何大小、形状、色彩,因为可以自由想象。盼,写的不是形,是神。盼,是一只想飞又不敢飞的小鸟,是想捉又捉不住的蝴蝶,所有完美的大小、形状、色彩,都在这一“盼”之间展现。此时,我们已不再关心这双眼睛的大小、形状、色彩,我们只会想象,这个“盼”的眼神是何等动人心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三千年后,读到这八个字,我仍心动不已。相信每个人眼前,都会出现一幅画面,各不相同、各自美丽。
今日挤地铁,见一女子,果然领如蝤蛴。想到《硕人》,想到“倩”,想到“盼”,想到那一份纯天然的美好,不禁一笑。人间的美好,或千年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