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边青年会的标志性钟楼,也是近几十年来杭州围棋的起步之地。

六公园里的二层小楼,给棋院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本版绘图由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提供
廖旭钢
对经常关注围棋圈子动态的棋迷来说,杭州围棋,在近些年,已经成为国内棋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无论是围甲称雄,还是“围棋高考”制霸,杭州这块围棋福地,风云叱咤,堪称国内围棋引领者。
而熟知棋界历史的老一辈棋迷却还保留着些许模糊的回忆——仅仅在十几二十年前,杭州还是全国棋界一个“票友”式的存在,它有过那段拖着蹒跚步伐,满眼羡慕地望着“老大哥”北京、上海、重庆等围棋圣地,努力追赶的岁月。
一条中断十多年的棋路
杭州棋院真正的历史不长,1986年挂牌,但如果算上它的前身——杭州市棋类集训队,就要追溯到1960年之前了。当时,杭州市体委为发展棋类,组建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这三个棋的集训队伍,被委任为围棋教练的张李源,家住国货路附近,是当地有名的才子。
张李源棋艺好,文笔也好,脾气也大。据他的弟子回忆,1962年,张教练带着一帮弟子去合肥参加全国比赛,其间除教授弟子备战外,每日以章回体小说的格式,给当时的《合肥日报》供稿。张教练有言在先,自己交的稿,不可改动一字,如有触犯,搁笔不写。由于他写的东西很好看,读者反响极为热烈,编辑捏着鼻子认了。
张教练带出的不少弟子,后来成为杭州棋院组建初期的骨干,当时集训队所在的国货路青年会,也颇有欣欣向荣的姿态。后来因种种原因,集训队散了,棋路中断。
1973年,杭州市体委有意重组集训队,邀十几年前的老教练们重新出山,那时张李源已在向阳游泳池干了多年,傲气不再。
也是在1973年,浙江省体委在全省选拔了十几个棋童,却苦于无教练和训练场地,暂时将这支省队挂靠在杭州旗下,让省队和市队的孩子们一起,在青年会的那幢老旧小楼里一起训练。在这些人里,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马晓春,也有之后成为省队教练的职业九段陈临新。据老一辈人回忆,陈临新练棋刻苦,很受教练赏识;马晓春整日吊儿郎当,教练怎么凶他都当耳旁风,却总能赢棋,不知气死过多少同辈棋手。
六公园小楼里的奋起萌芽
1986年,杭州棋院正式挂牌,但青年会里的训练条件实在太差,4年后,杭州市政府把六公园里、湖畔居旁一幢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拨给了棋院。杭州围棋人,得以过起了在公园里上班的幸福生活。
出门就是西湖的日子很美,小楼不大,二百多平方米,上下七八个房间,还带小院子,每日看着西湖阴晴雨雪的变化,日子好不惬意。不过在那段时间里,杭州围棋并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成绩。老一辈棋院人说,那个时候的杭州围棋,在全国比赛中的争胜心并不强,在棋院学棋的棋童们,也早从杭州本地娃,慢慢变成了以外地学生为主——日子太安逸,少了些血性。
情况的变化,是从2005年开始的。事先毫无征兆,杭州棋院突然花了笔钱,从韩国请来了职业九段棋手金成龙,安排他以外援身份,帮助杭州队冲击全国围棋甲级联赛。
金成龙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因为他的棋艺和战绩,主要因为他喜欢讲棋,久而久之,名气也就大了。不过,对当时还是棋圈“票友”,完全不是核心玩家的杭州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腕儿”了。杭州棋院为金成龙的加盟,专门邀请了全城的媒体记者,去西湖边办了一场见面会,其间,还邀请了几位棋力好的记者,和金成龙下指导棋。金成龙一开始的态度是漫不经心的,后来表情却越来越郑重,而后不时扶额自嘲发笑。最终,他只以1目险胜了当时的一位围棋记者。这虽然是一盘让子棋,却足以让金成龙收起了对杭州围棋的轻慢之心。
那一年,杭州并没有冲甲成功。那位和金成龙下棋的记者叫卢俊和,后来当过一任浙江省围棋协会秘书长,目前正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在棋类馆奋战亚运会。
北京一夜,冬日的风
2008年,杭州围棋在经历了数次冲甲失败后,重整队伍,请来了当时国内的次一流职业棋手刘星担纲主将,并从山东队借来了并不受重视的小将江维杰,再搭配老将杭天鹏,自培小将汪涛、郭闻潮等人,一举冲甲成功。
彼时的杭州围棋,也没太被国内诸强当回事儿,那是个古力、常昊、孔杰等人争相辉映的时代,刘星的牌面并不够看,杭州队的整体实力也就是保级这一档的……
可就是这么一支以保级为己任的升班马,居然在2009年围甲联赛连克强敌,首轮就击败古力领衔的“七冠王”重庆,而后一路豪取连胜,居然成了联赛“领头羊”。
2009年12月,联赛倒数第二轮,杭州和中信北京队的对战,在一家小茶楼里悄然展开。这是一场决定谁能夺得围甲冠军的生死战,刘星没有辜负厚望,带队克敌制胜,同时破灭了大热门北京队夺冠的希望。那个晚上,杭州队棋手兼教练杭天鹏并没上场,他提着个小纸袋,站在茶楼外,吹了很长时间的冷风,他很矛盾,既想进去看看队友赢了没有,又不敢跨出那揭晓胜负的一步。
多年后,已经成为杭州棋院院长的杭天鹏,因为长期工作压力大而罹患面神经麻痹,他自嘲地说,是那夜北京的风,让他落下了病根。
这一段故事并未终结。在杭州队以升班马身份,在创纪录夺冠后一年,2010年围甲联赛,杭州队获得第12名,降级围乙。
“卷王”诞生,大幕开启
2007年,钱江新城核心区域,一座34层楼高的天元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这是杭州围棋的新家。
天元大厦是集训练、比赛、办公、酒店、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楼,也是当时最豪华的棋楼。一方面,大楼为杭州围棋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运作空间,另一方面,它自带的商业业态,也为杭州围棋提供了资金支持。那几年,天元大厦接待了无数拨国内外访客,也包括北京中国棋院的众多棋界名人,访客们无不投下赞叹而羡慕的眼光。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围棋圈里的一代“卷王”,诞生了。
请最牛的外援,练最有希望的自培棋手,穿最帅的比赛队服,安排大气的主场赛场,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客观来说,杭州围棋在之后几年,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把原先自带闲散风的围甲联赛,强行提升到了2.0版本。用棋院工作人员的话说,杭州围棋队出去打比赛,他们是把第二天赛时充饥的巧克力,送到每位棋手房间门口的!
杭州围棋的“卷”,不仅体现在顶级职业赛场,还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在杭州成为国内围棋界新势力之前,全国棋童成为职业棋手的途径只有一个——参加定段赛。定段赛每年一次,成千上万棋童,成功突围的只有二十余个,而有能力为顶尖棋童提供专业培训条件的,只有北京的各大道场(围棋专业培训机构)。这意味着,有天赋的棋童要踏足职业,需要移居北京,一名家长脱产全程陪学,棋童家庭会少一半的收入,却要承受租房、学棋、请教练等一系列开销,大不易!
这个时候,有一个城市发声:只要你围棋天赋够好,我这里包吃包住,你下棋出成绩,我跟你签约,发你工资奖金,你来不来?
这个城市,就是杭州。
2012年,杭州所招募的冲段棋童,在全国定段赛上三人突围成功,次年变成了五人,而后逐年攀升。到今日,每年的围棋“高考”(全国围棋定段赛),杭州手握七成乃至更高的定段名额。有棋手家长说,十年前的定段赛,北京各围棋道场的老大都亲赴考场门口压阵,近几年慢慢少了,变成比赛结束,打个电话,问完成绩后,留下一声叹息。
钱塘江南岸,智力大厦,杭州围棋发展的新基地。杭州亚运会围棋项目竞赛技术运行主任汪涛正在忙碌着,他要面对众多亚运赛事任务,还要兼顾杭州队的围甲事务——当年的小将,现在已是主教练,而他的队友郭闻潮,现在也是杭州二队的教练了。
除了2009年的大起大落,后来,杭州队又在2015、2016、2019、2021和2022年拿过5次冠军。
此时,杭州亚运会围棋比赛已经打响。杭州棋手李钦诚、吴依铭出现在中国代表队名单上,其中,“小魔女”吴依铭年仅17岁,是中国棋牌代表队里最年轻的一个。
一切都向着更好的方向行进着,大幕开启,传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