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初二(21)班 徐钰涵
“咚咚咚——”腊月的宁波乡村,石臼捶打糯米的声音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的竹匾里,整整齐齐码着温润如玉的年糕,蒸汽裹挟着稻米的清香在弄堂间升腾。
天还没亮透,灶间就飘出糯米的清香。堂屋里摆着青石凿成的臼,大伯握着木槌站在边上,像守着什么宝贝。我望见木桶里泡着的粳米,粒粒晶莹如白玉。“这是宁波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水磨年糕料。”奶奶用布满裂纹的手捞起一把米,米粒从指缝簌簌落下,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照亮了新年的清晨。
忽然听见“咚咚”的闷响,跑出去正撞见大伯抡起木槌捶打米团。蒸熟的米饭倒在石臼里,随着木槌起落渐渐变得柔韧,大伯的额头沁出汗珠,在寒冬里腾着热气。“来试试。”大伯把木槌递给我。握上被磨得发亮的槌柄,沉甸甸的差点脱手。学着大人的样子举起,重重地向下一砸,却砸偏了位置,槌头擦着石臼边沿发出刺耳的声响。堂哥堂姐们笑作一团,奶奶却拍着手说:“碎碎平安!”原来年糕要经历千百次捶打,才能把新年的祈愿都揉进去。将年糕一条条地放入蒸锅,盖上锅盖,蒸笼升起白雾,热气弥漫,整个院子都醉了,我时而蹲在灶膛前添柴,看火光在砖墙上跳着舞;时而在一旁玩弄着剩余的米团,静静等待。
年糕蒸熟后,再与青菜相结合,就得到了一碗宁波传统的特色美食——烤菜年糕,青中有白,软糯鲜甜,清香四溢,质朴而又温暖,堪称米饭的灵魂伴侣。无论是炒年糕的咸鲜,还是汤年糕的清淡,都能让人瞬间找回童年的味道。每当吃到这熟悉的味道,仿佛一切压力都被温柔化解。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亲情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雪白的年糕团摆在竹匾里晾着,奶奶用红线勒出一段段。我捏着尚有余温的年糕,忽然明白老人们常说的“年味”,就是木槌声里的期盼,是蒸汽里的等待,是代代相传的手温。这块看似普通的白色米食,早已融入宁波人的生命密码,在六百年的时光长河里,缓缓地流淌在那块软玉间,凝结成独特的春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