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双 俞茜茜
胃癌的发生需要经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样病变(异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
“很多人查出胃黏膜肠化就提心吊胆。事实上,轻中度肠化不需要太过担心,但是到了重度肠化的程度,一定要引起重视。研究显示,如果不加干预,重度肠化癌变概率为60%。根据肠化的轻重程度,其转变胃癌的时间在5-20年。”资深中医专家周平龙表示,中医药治疗重度肠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周平龙,曾任浙江省中医院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1981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他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熟谙中医经典,辨证用药灵活,对中医脾胃病、萎缩性胃炎、肠化、中医肿瘤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等诊治经验颇丰,口碑甚佳。
60岁男子重度肠化
喝了2个多月中药逆转为轻度
郑先生今年60岁,做点小生意,每天都要喝点白酒。这两年来,他经常觉得反胃、恶心,吃完饭后总觉得不消化,还一直打嗝。去年他到医院做了检查,病理报告显示:“胃黏膜慢性炎,伴重度肠化。”
从西医理论来说,重度肠化是癌前病变的信号,一旦发生就很难逆转。郑先生听后担心不已,吓得晚上睡不好觉,他辗转去过好几家医院就诊都不见起色。2个月前,郑先生经人介绍,来到凤起路上的良济和国医馆,寻求周平龙主任的帮助。
望闻问切后,周平龙主任认为郑先生是典型的胃气上逆,虚证为主,因为饮食失调和脾胃功能下降,导致脾胃之气运行不畅。周平龙主任察觉到郑先生情绪焦虑,告诉他重度肠化不一定都会癌变,而且通过中医辨证调治,可以减轻程度甚至逆转。于是,郑先生开始每周定期复诊、吃药。1个月后,明显觉得症状开始减轻,腹胀感减少,打嗝也不似之前那般频繁,他更有信心了。
7月初,郑先生又做了一次胃镜,检查报告显示:“胃黏膜慢性炎,伴轻度肠化。”肠化由重度逆转为轻度。 “我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不用每天担惊受怕!” 郑先生激动地说。
中医治疗逆转肠化
有独特优势
肠化逆转并非个例
在周平龙主任的门诊里,像郑先生这样经过中医治疗后,重度肠化得到逆转的并非个例。
67岁的老张也是多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经常嗳气反酸,咽喉有异物感,近年来食欲也大幅减弱。老张女儿说,以前爸爸最爱吃红烧肉,现在吃一块都有些困难,人也瘦了十多斤,家人非常担心。有次偶然在邻居的推荐下,老张找到周平龙主任。周平龙主任发现老张脾胃不和、肝郁脾虚。吃了几个月中药后,老张的胃口好了很多,最爱吃的红烧肉又能吃下好几块了。最近,老张胃镜复查发现,原来重度肠化变为“轻度及灶性肠化”。
70%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萎缩肠化
要重视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引发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胃肠道内外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引发胃癌。
周平龙主任提到,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几乎都会发生炎症,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呈现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过程,逐渐出现胃黏膜萎缩、肠化。如果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萎缩肠化,那么切记尽早根除,是很有价值的。
50多岁的李女士就深受此困扰。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胃痛、胃胀、烧心等症状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医院开了四联药杀菌,但这些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李女士无法耐受,于是决定来寻求中医的帮助。
周平龙主任判断李女士的情况是由于压力过大引起了肝郁脾虚、湿浊内滞。病虽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进而影响脾胃,脾胃受害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湿浊在体内滞留,日久则发展成胃炎,最终导致肠化。
“中医通过辨证,引入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人参等药材,既有清热解毒、抑菌杀菌的作用,也有温中补气、扶正祛邪的效果。”周平龙主任说。
李女士吃了3个多月中药,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来胃镜检查发现肠化由中度逆转为轻度,幽门螺杆菌检查转阴,她终于可以重回岗位。
送出30个义诊号
及30个幽门螺杆菌免费筛查
临床中,呼气试验是判断人体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快捷检查方法。如果你有恶心、腹胀、反酸、嗳气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不妨做个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如果检测为阳性,则要引起警惕,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就诊。
每周四下午,周平龙主任坐诊凤起路上的良济和国医馆。8月31日前,针对恶心、腹胀、反酸、嗳气、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化等消化道疾病以及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肿瘤、疑难杂症的诊治,送出30个义诊号。同时,还送出30个免费呼气试验C14(幽门螺杆菌检测)筛查套组。有需要的朋友,可拨打右边热线电话报名,先报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