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声音被“偷”走了?

2024-06-24

解读人:骆春花(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社会老师)

最近,配音演员林景点开朋友发过来的链接,吃惊地发现AI科幻广播剧《异世界的甜甜圈》开头那段声音,同自己有八分相似。他怀疑有人可能未经授权,便拿他的声音“喂”了AI。

“给我一分钟,偷走你的声音”“5秒克隆媲美真人配音”,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AI话题走进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AI科技便利我们的生活。你知道吗?AI短短5秒钟就能克隆你的声音,独特唯一的声音此时变为了可任意变换操作的素材。

各类教学视频在各大网站上传播速度很快,技术简单易学,输出速成逼真,显现出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一位配音演员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一款App上以文本转语音产品的形式对外出售。她随即起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该案一审判决,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作为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在尚未出台相关详细指导规定的背景下,这起案例的宣判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效应。当时,法院认为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时代潮流之下,AI科技是把双刃剑,同学们,学好法律知识,能让我们每个人有效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