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岐黄薪火,共话杏林春暖 国医大师、浙江省国医名师领衔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6月27日正式开馆

2024-06-21

记者 张静 金晶 通讯员 应晓燕 张煜锌

为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藏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2024年6月27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下称“国医馆”)正式开馆运行。

承岐黄薪火,传中医药基因。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66年筚路蓝缕,跨越世纪行而不辍。近年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是以奋进者的姿态,全力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2015年医院成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2023年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建设单位。

国医馆设在医院门诊楼的8楼,有12个名中医工作室,13个特色专科,还有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日间诊疗中心,一站式提供中医服务。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和省级名中医会聚,诊疗力量雄厚,遵循传承创新的发展理念,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

国医馆的启用,有利于进一步总结、传承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促进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具特色的中西医融合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六先生”铜雕墙 筚路蓝缕忆往昔

国医馆入口的一座铜雕墙,充满历史质感的纹理,诉说着建院之初筚路蓝缕的岁月。

1958年1月,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正式成立,1960年5月研究所迁至老浙大舜水馆。

铜雕上的六位老先生是最早一批参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创建的专家,从左到右依次为:薛春荣、周岐隐、史沛棠、蒋宗瀚、潘澄濂、宋鞠舫。

左三个子最高的是史沛棠,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首任所长,右二戴眼镜的是潘澄濂,为首任副所长,他们都是当时的浙江著名中医大家。史沛棠和潘澄濂,与叶熙春、魏长春,被誉为近代杭城“四大名医”。

一路探访国医馆

品中医药文化精髓

铜雕墙北面,是针灸推拿科和中医日间诊疗中心。除了传统的针灸治疗,还设有浮针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运动损伤康复刃针门诊、督灸脐灸门诊、中医美容(针灸)专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小儿推拿专科门诊等。

沿着铜雕墙往南走,将经过一条20多米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大家可以看到临床常见的中药材、浙产道地药材、中药炮制方法以及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药食同源等蕴含着悠久历史积淀的中医药文化载体。

再往里是中医内科和治未病中心,除了传统中药内服治疗,还开展冬病夏治、膏方养生、中医药茶饮等同德特色中医药项目。

在8楼南,可以看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研发的20余种国家新药和10余种院内制剂。比如“胃复春”就是根据浙江中医界元老之一潘澄濂先生的经验方研发的中药新药,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

“黄芪生脉饮”是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根据临床经验,将名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生脉饮”方加减研制成“黄芪生脉饮”口服液剂,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2001年,医院药用资源研究所魏克民教授团队研制的Ⅱ类新药蚕砂提取物 “生血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为临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

8楼名医门诊的候诊区书香四溢,书柜上陈列着一部部医院专家编撰的医学著作,有以浙江省的中医中药为研究对象整理出版的医著,有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整理、以《医方类聚》为代表的流传广泛的经典古籍,也有温病研究、名家医案及临证综合专著。

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置身于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体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国医大师、省国医名师领衔

12个名中医工作室

13个特色专科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在国医馆设立了12个名中医工作室,并设有中医内科、肿瘤科、肾病风湿科、呼吸科、骨伤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中医妇科、儿科、耳鼻咽喉科、针灸科等13个特色专科。

中医内科由国医大师熊继柏领衔。熊继柏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熊继柏弟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周天梅介绍,工作室团队将传承经典,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脑病的特色,对于中风、头痛、眩晕、面瘫、震颤、失眠、抑郁焦虑等常见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和癫痫等疑难病的诊治有独到方法。

陆氏内科守正创新,独树一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陆拯原创性提出的“天癸病四至辨证法”“毒证四层辨证法”“气病辨治法”“症状证候辨治法”“五脏各科纲目法”,创立“天癸—脏腑—毒证—气病—症状”五位一体辨治体系,惠及无数患者。

中医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56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筹建时便设立了肿瘤专科门诊,“中药光敏剂诊治恶性肿瘤的研究”成果在1992年荣获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浙江省在该奖项的空白。上世纪中医肿瘤学科便被浙江省卫生厅命名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中医肿瘤实验室是省级中医药科研重点学科实验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老专家们一直致力于中医肿瘤的研究,学验俱丰,如潘澄濂、王锦云、赵树珍等在长期的肿瘤临床研究中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国医名师柴可群教授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肿瘤,提出“正虚为本、痰毒为患、情志失畅”为核心的肿瘤致病观,总结创立了“柴氏中医肿瘤防治四则四法”,健脾补肾补助正气、化痰解毒消解癌肿、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温阳通络散寒防变,并完善中西医肿瘤诊治的理论体系,创制抑肺饮、益胃饮、肠清方等有效验方,有效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骨科以富阳张氏骨科第五代传人张培祥主任中医师为核心。张氏骨伤已有170余年历史,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培祥从医60余年,其手法正骨结合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伤膏外敷治疗各类创伤骨折,中医药三期辨证施治各类骨伤及陈旧性、退行性疾病,帮助无数骨伤患者解除痛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浙江省中医呼吸系统疾病重点专科。该学科的“艾叶油治疗慢性气管炎”科研项目获1978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中药艾叶平喘新功效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获1987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到20世纪末,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呼吸疾病实验室已是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实验室。

现如今,中医呼吸内科名家黄飞华教授、浙江省名中医柴秀娟主任中医师在慢阻肺、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节、体虚易感冒、重症肺炎、肺癌等诊治方面独具特色。

肾病风湿科由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徐再春领衔、浙江省名中医鲁盈继承带领。1957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筹建时便已开设“肾炎门诊”,目前已经发展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两位名医在难治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等肾病,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验。

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957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筹建之初已经设立针灸研究室,多年来,针灸科名医辈出,学术气氛浓厚,先后涌现出楼百层、阮少南、杨楣良、孔尧其等老一辈名老中医,以传统四针的独特技术——孔氏头皮针、阮氏中医针灸、杨氏钩针、楼氏针灸手法为患者称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所成功地举办了数期国际中医(针灸)培训班,学员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孔尧其针灸传承工作室”致力于以针灸治疗偏瘫、脑瘫、截瘫、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焦虑、顽固性失眠等精神疾病以及各类痛症。孔尧其创立的“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推出系列惠民义诊活动

6月27日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开馆之际,推出系列惠民义诊活动,名医专家免费为市民朋友把脉看诊。具体义诊信息请关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