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张好蔚

记者 薛永军
上周,江苏两家企业无锡鼎邦和中瑞股份分别在北交所、创业板上市。今年以来江苏在A股市场的上市企业达到7家。至此,江苏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696家,仅比浙江的705家少9家。
浙江今年以来在A股上市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艾罗能源、捷众科技、贝隆精密和海昇药业。这4家企业都在今年春节之前上市。而进入龙年以来,浙江还没有一家企业在A股上市。
同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与江苏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拼一直备受关注。过去20多年来,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一直力压江苏,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2023年广东以874家上市公司总量独占鳌头,今年一季度又新增4家)。如今江苏企业上市步伐显著加快,使得江浙两省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榜眼之争”越发胶着。
江苏“科创军团”崛起
据沪深京证券交易所数据整理,截至目前,江苏696家A股公司中,有347家在主板上市,有195家在创业板上市,有110家在科创板上市,还有44家在北交所上市。
江苏科创板公司达110家,是全国拥有科创板公司最多的省份。
江苏科创军团崛起,核心城市苏州功不可没。这110家企业中,苏州企业有55家,它们成为科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行业分布看,大多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机械装备、新材料产业,与苏州四大先导产业方向高度吻合。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案》提出,将助力符合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到2025年推动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30家左右。
浙江705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454家在主板上市,175家在创业板上市,49家在科创板上市,还有27家在北交所上市。具体来看科创板,浙江拥有科创板公司49家,在全国各省区排在第五位。拥有科创板公司最多的是杭州,有29家,仅为苏州的一半。除了杭州,其他城市如宁波、嘉兴、湖州,科创板企业均不多于5家。
可以想见,江苏制造业的资源禀赋优于浙江。因为江苏多为平原,发展以“苏南模式”转型升级为路径,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另外,江苏的科教资源也比浙江更加丰富,人才及创新的支撑力更足。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发之地,创造了“温州模式”。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然而,最大的优势中恰恰隐含着最大的软肋,造成了制造业整体产业结构偏轻、先进制造业能级偏弱、主导制造业门类尖端性不强的现状。对于浙江来说,着力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成为破题之道。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253.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15.5%,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2023年浙江实际使用外资202亿美元,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占全国比重的12.4%,位居全国第四。
浙江“百亿市值”军团优势明显
浙江的优势在哪里?梳理上市企业,可以发现浙江的制造企业不仅数量庞大,结构也在逐渐优化。
截至目前,A股共有百亿以上市值公司1112家,浙江有138家,江苏有118家。在“百亿市值”军团,浙江优势明显。
浙江138家百亿市值A股公司中,56家来自杭州。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力设备行业、基础化工、汽车和医药生物行业。江苏118家百亿市值公司中,有37家来自苏州,29家来自南京,22家来自无锡。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这几个行业。
iFinD数据显示,类似三花智控、公牛集团、拓普集团这样500亿元至1000亿元市值的浙江企业在数量和占比上已超过广东和江苏;而像双环传动、桐昆股份、杭氧股份这样200亿元至500亿元市值的浙江企业数量也超过江苏,仅次于广东。
不过,在“千亿市值”军团比拼上,浙江略逊一筹。
A股共有108家千亿市值公司。江苏有6家千亿市值公司,分别是恒瑞医药、国电南瑞、洋河股份、江苏银行、药明康德、华泰证券。浙江拥有3家千亿市值公司,分别是海康威视、宁波银行和荣盛石化。
浙江千亿市值公司的数量落后,一是因为浙江的几家巨头公司没在A股上市,二是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众多,缺少大企业大集团,这是浙江经济的老问题。
“后备军”比速度更比耐力
过去20多年以来,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一直比江苏多,近几年相差二三十家。截至目前,浙江A股上市公司705家,总市值约6.37万亿元;江苏696家,总市值约5.96万亿元,两省上市公司数量差距缩小到9家。
拉长期限来看,近五年江苏呈迎头赶上之势。2017年,浙江A股IPO公司新增86家,江苏仅66家;2018年至2020年,江苏累计新增IPO数比浙江多出12家;2021年,浙江仅多出1家;2022年,浙江新增IPO公司55家,江苏为70家;2023年浙江新增4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江苏新增58家(除去退市、迁址,实际53家),新增数量全国第一。今年以来江苏新增A股IPO公司7家,浙江新增4家。
从“后备军”数量来看。近几年,专精特新渐成上市主力。按照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江苏、广东、浙江分别以795家、658家、384家位居前三。按“小巨人”累计数排名,江苏已反超浙江。
2024年,江苏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争创一批国家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显然,若江苏保持目前的发展劲头,A股IPO总数赶上浙江似乎为期不远。
浙江的后劲值得期待
当然,浙江也有自己的优势——数字经济领跑全国。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增速比GDP高4.1个百分点。
近年来,“浙江制造”不断加码。根据《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规划,到2025年,浙江将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
去年浙江发布《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到2027年,超1000亿元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达到20个左右,世界一流企业达到15家左右。
此外,浙江在外投资的商人多,更突出的是“浙江人经济”。600多万省外浙商和200多万海外浙商,共同构筑了“浙江人经济”的底座。不少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是浙江人,且阿里、吉利、网易等境外上市公司体量也很大。浙江赶上了这十年的数字经济浪潮,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人口和新的产业形态。随着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浙江的发展后劲值得期待。